“怎么好好的,就有人收咱們村的宅地了。”
王富貴舔了舔干澀的嘴唇,有些想不明白,王家村有什么能被人瞧的上的地方。
“咋咧,有人收這些破地你還不樂意了?”王老婆子不解:
“好幾兩銀子呢,咱家早些去還能多一兩安置費,還能去下河塘村外給那大戶人家做雇農,往后家里幾個小的一日三頓飯就有供應了。”
“所有人都走了,咱們王家村就散了。”
“散了就散了吧。”王老太不以為然:“咱們王家村的人往上數本就不是麓山郡人,從前就是遷來的。
祖輩來的時候就沒銀錢,才會尋了這么一塊要地沒地,要路沒路得破地方安置,一代窮代代窮,眼下難得有冤大頭愿意給咱們銀子,以我看正好早些遷走了事。
我可打聽過了下河塘村里有不少空置的房子,你前幾日不是和下河塘村的許富貴攀了交情嘛,我看咱們就干脆再下河塘村安籍,這附近咱們也住習慣了,真走遠了反倒更不自在。”
“你懂什么。咱們老王家這一脈的根都在這里了,這回散了,以后怕是聚不起來了。”
王老太翻了個白眼:“等餓死了,就不用散了,干脆都死一窩一了百了。”
“你這老婆子怎么說話的。”
“怎么說的,不就這么說的嘛。咋的,你嫌難聽?好聽話還能換銀子不成。
不想咱家少拿銀子就趕緊起來,去把那兩間老宅收回來。”
-
整個王家村里忙著收拾東西的又何止王富貴一家。王家村窮,別的東西沒有,幾間破屋子,幾畝散田家家戶戶都有。
有腦子活絡根本顧不上收拾東西就先尋了家里的房契、田契往村口臨時搭建的攤子趕。
收拾什么時候都來得及,先將前三個的名額占了才要緊,足足多一兩銀子呢。
也有不知足的,尋了自家的房契后,嫌得的銀子不多,又忙著去村子里那幾家或死或走人的空房子里翻箱倒柜。
想著若是運氣夠好,說不準還能在這些破房子里尋到留下了的宅契。
大康的宅契分作兩種,一種是白契,一種是紅契;紅契是蓋了官府印章過了明路的,白契則只是注明了房屋地址,戶主大名。
若是村中自建的房屋,一般都會另有中間人簽字,多半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者村長族長之類有威望的人。如果這房子之后買賣交易,則也會注明買賣人信息。
白契和紅契的作用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別就是一個有官方備案,一個則屬于私人合同性質。平日里若無意外,用白契交易還是用紅契的交易,用法都是一樣的。
不過若是遇到特殊情況,例如家中的白契落在了旁人手里,若是你又無法證明這宅契是你被人偷了,還是自己輸掉的賣掉的送掉的,便是有嘴也說不清了。
這時候紅契的好處就出來了,因過了官家明路,在衙門都有登記備案,只要打官司,一切依照紅契登記為準即可。
當然,一般情況下很少有村戶會將自家的白契送去官府過印換成紅契。畢竟去官府過契書,得花不少的契稅銀子。
大康的契稅銀子是依照宅地大小計算了。若是換做城里的值錢的宅院,自是有不少人舍得花這筆銀子,可惜村里的房子就沒那么值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