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都被陸煊感動的險些流淚。因為眾所周知,西北地區,貧瘠荒蕪。乃是邊塞蠻荒之地。但凡有點心思的人,都絕對不會把封地選在那種地方的。
陸煊此舉,被認為是在向朝廷表忠心。陸煊確實也有那么一點意思。但是他更在意的是,如果再往西走走,差不多就進了歐洲的范圍了。
大西北確實荒蕪。但是進入歐洲本土,那可是一片天賜之土。不管是氣候,地形,還是資源,都完美的契合一個文明的發展。
李亨也是大氣,直接答應下來。甚至還給陸煊加了一條保險。從你的封地往西往北,只要你能夠打下的,都是你的。
陸煊輕笑一聲。不由得想起了后世網絡上的一個段子。如果當初秦始皇有一張世界地圖的話,我們現在是不是已經在火星上定居了?
李亨終究不知到,世界與多大。不過沒關系,陸煊會告訴他的。
跟眾人一一道別。陸煊揮了揮手,上萬人的隊伍,浩浩蕩蕩的啟程。整個路程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而李亨早已經給沿途下達了圣旨。
一路上西域王陸煊,有任何需要,都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誤。之后,陸煊就此離去。
..............
后記。
天寶十一年。平盧節度使安祿山郁郁而終。據稱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體重達到了三百五十斤。腹部贅肉甚至遮住了膝蓋。于病床之上,痛苦哀嚎三天三夜,終得以解脫。
同年,大唐裁撤平盧節度使的職務。大唐的節度使制度,正式開始進入倒計時。
天寶二十一載,大唐完成歷時十五年的軍事改革。部隊精簡過半,但是戰力卻直線上升。因為火炮已經正式進入了大唐的軍備范疇。從此之后,城墻再也不是障礙。
同時因為朝廷大力推行各種民生政策。人口迅速增加,國力日漸強盛。加上輿論的引導。國內甚至自發的出現了一種遠征的思潮。
天寶二十三載。李亨‘順應民意’下令南征。唐軍火器開道,南亞諸多小國,瞬間灰飛煙滅。歷時兩年時間,南亞,西南亞,大半領土。皆已劃入大唐境內。
消息傳回大唐,舉國歡慶。唐人的自我認同感達到了一種極致。
普天之下皆蠻夷,唯有唐人是顯貴。
天寶四十三載,李亨去世。謚號武宗。此時的大唐,已經威服四方,幾乎統一整個亞洲。太子李煊上位。沿用天寶年號,并繼承大唐開疆拓土的戰略。開始大力發展航海技術,準備遠征海外。至此,大航海時代始于大唐。
再說遠赴大唐最西北邊的陸煊。
他帶領追隨自己的三千騎士,以及沿途收攏的數萬流民。與極北苦寒之地,建立了一座小城池。然后從頭開始了自己的種田生涯。
為什么不在大唐種田,然后爭霸天下。因為陸煊心疼大唐的百姓,心疼自己的民族。不想以個人的喜好,在大唐掀起戰亂。所以他選擇離開,選擇在現在的俄羅斯境內,開始自己的種田生涯。
比起開局一條狗,陸煊開局有三千精騎,數萬民眾工匠,無數錢財糧草。況且周圍都是異族,沒有絲毫的顧及。陸煊終于可以盡情的體驗一把種田的快樂了......
最后,余興未盡。來一首邊塞詩。
塞外曲
絲路煙塵暗紅霞,一騎明光破風沙。
鐵甲驚聞群狼至,橫刀待斬是漢家。
(本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