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安巴貝勒的侄子,我知道的更多。我叔叔現在中路。正率領大軍,準備與陛下匯合。”
“努爾哈赤?他在什么地方?”陸煊瞬間來了精神。殺這些韃子意義不大。但是努爾哈赤的話,可就不好說了。
“陛下現在應該正在尚間崖一帶,阻擊馬林一路。”這家伙是個鍍金的后金貴族,居然知道不少隱秘的消息。由此可見,不管哪個種族,都會有這種特權階級的。縱然后金再怎么宣揚全民皆兵。但是仍舊有這種混日子的貴族。
陸煊等人腳下的這塊戰場,就是杜松的西路軍。不過此時已經被全殲。就連杜松自己也掉了腦袋。說實話,杜松這個人,有勇無謀。但是好歹是硬碰硬的打了一仗。只不過他碰上的是安巴貝勒率領的韃子主力。雙方戰力,完全不在一個層面。
實際上,整個薩爾滸之戰,選在東北山區,就他媽的離譜。就算是到了后世,這一代都是手機沒信號的荒山野嶺。在這里,跟野豬皮打野戰。本身就是個智障操作。
李如柏一脈,出了大營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迷路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就這,還想打仗?
按照陸煊的記憶,安巴貝勒全滅了杜松一路之后。應該立刻北上,集中兵力再滅馬林一路。此時努爾哈赤應該親率一只精銳騎兵,阻擊了馬林。安巴貝勒擊敗杜松之后,趕往匯合。在尚間崖一代,又把馬林團滅了。所以,綜合來看,這家伙說的應該是真的。
另外馬林跟杜松一樣,也是在正面戰場被徹底的擊潰的。某種意義上來說,他跟杜松嚴格執行了楊稿的戰術。率領軍隊,正面對決了后金的主力。雖然都敗的一塌涂地。但是這倆人都戰死殺場(馬林這一戰沒死,不過幾個月后還是死在努爾哈赤手里了),功過是非也就無從談起了。
關鍵是后來的《明實錄》記載。杜松全軍覆沒消息,當夜傳入馬林軍中,以致軍士震恐,主將提兵后撤,獨有監軍文官潘宗顏等挺身殺賊,鏖戰之后殞身。
啥意思,就是說。馬林未戰先怯,帥軍后退。延誤了戰機。只有監軍文官潘宗顏,奮勇殺敵最后戰死殺場。
然而,有趣的事情來了。滿清的《老檔》卻對這一戰,有著完全不同的記載。他們的記錄是,馬林率四萬大軍(這一點夸張了,最多三萬),跟清軍鏖戰一整日。直至黃昏,才徹底崩潰而后撤兵退。而那位奮勇殺敵的文官潘宗顏,則是后背中箭而死......
不過想到這里,陸煊有想到一個問題。
“算算時間,現在的安巴貝勒,也就是剛剛跟努爾哈赤匯合吧。那你為什么知道,北面的那一路是馬林總兵帶領的?”
陸煊這話是對地上的那位安巴貝勒的侄子說的。他知道后金的動向不足為奇。為什么連明軍的動向都知道?在這種沒有電話的時代,隔著一天的路,他竟然知道明軍北路的主帥是誰?在什么地方?
“額,所有人都知道的。”
陸煊:“......明軍已經被滲透到了這種程度?”這時,身后的郭真一臉尷尬的開口了。
“陸壯士,此事或許是因為。開戰之前,遼東經略楊稿大人,為了威懾后金。把明軍的戰術布置,于信上寫給了努爾哈赤。”
陸煊:“????......!!!!”
原諒我言辭匱乏,實在無法描述出那種心理。大家明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