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煊后來在李如柏那里見過朝中送來的陣圖。之后他就發誓,如果有人敢給他送陣圖,他就把那人送到最前線,綁到戰車上做人肉盾牌。
實際上,在封建時代,戰場上有一個讓人無法回避的終極問題。那就是命令的傳達。
后世很多鍵盤線在網上復盤各種古代戰役。總是如果當時及時的怎么怎么樣,局勢就能夠翻盤。但是他沒有沒有想過。那些將軍真的都不知道該怎么做嗎?
實際上,古代的大多數將領,經過師徒,或者家族的傳承。有著相當的軍事思維。但是很無奈,大多數戰斗一開始,他們的命令就很難再及時的傳達到基層了。
想象一下,數萬人混戰在一起。其中一方的將領,想要調整攻擊方向,或者抽掉一隊人繞路。他要怎么樣把這個消息,傳遞給正在奮戰的士兵呢?殺戮一啟,根本沒有人能夠時刻注意身后的命令。就算注意到了,也會身不由已。你面前就是敵人,你想退就退?
這個問題對于封建時代,其實基本無解。是的,無論如何,你都不可能在封建時代,徹底的解決這個問題。最佳的解決方案,就是培養一大批合格的中下層軍官,甚至延展到士兵。
將整體的戰略思想,從一開始就延伸到整只軍隊中。把整支軍隊,變成一個真正的整體。但是這時不可能的,在古代,兵法那不是你想學就能學的。甚至不是你想教,就能教的。
陸煊根據自己前世的經驗,設計了一套簡單的指令。能夠讓士兵通過鼓聲,知道自己需要前進還是后退。
一開始通過數量來分辨。他原本希望能夠以此演化出更多的戰術指令。但是行不通,整個軍隊中,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人,數不到十......就算是能數到,也得讓他們坐在地上,安安靜靜的數鼓聲,才能夠勉強數清楚究竟是幾聲鼓聲。
無奈之下,他又簡化了一次。鼓聲急促,便是進攻,鼓聲沉重,便是后退。就這兩個命令,沈煉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勉強讓幾千軍隊真正的熟悉起來。這也只是在沒有對抗的訓練中,勉強達到熟練的標準。到了戰場上,還不知道成啥樣呢。在這個比爛的年代,陸煊真的是無比的懷念上一世,隨著自己征戰歐洲的那只大唐強軍。
取過一張地圖,陸煊開始在上面尋找目標。是的,他需要一個目標,來進行練兵。不能太強,這時候去打建奴,基本上就是送。也不能太弱,太弱了就起不到練兵的效果了。
翻來覆去,陸煊只能找到兩個合適的目標,一個是日本。一個是朝鮮。理由不是問題。陸煊從京城弄來的圣旨,其中有兩道就是專門針對這兩國的。只要陸煊能夠找到正當的理由,圣旨就允許他出兵。
思索了半天,日本不好打。雖然周邊倭寇不少,但是大都在海上。但是朝鮮現在正在左右搖擺,一旦對朝鮮動手,就有可能把他們徹底的推向建奴。這也是陸煊不愿意看到的。在沒有把握徹底覆滅朝鮮之前,這個也不好動手。
兩個目標都不能打,這讓陸煊犯了難。而這時候,一群鬼子上門了。聽了屬下的匯報,陸煊才想起來。當初自海上自己俘虜的那個貴族子弟,還在自己大牢里呢。
“來了多少人。”
“二十多人的使節團。”
“看起來那家伙來頭不小啊。”陸煊頓時來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