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沒有任何計謀,雙方都是擺開了陣勢,實打實的碰撞。不過陸煊的隊伍沒有上場。用他的話說,我們之前已經大戰過一場,傷亡慘重,不宜繼續征戰了。實際上陸煊真正顧及的是,一旦上了戰場,身后的明軍是打他,還是打清軍還不一定呢!
李如柏拿他沒辦法,只能作罷。
有一說一,遼東的大多數總兵,基本功還是很扎實的。戰爭布置的沒啥問題。先是火炮洗地,然后火槍壓制。步兵居中推進,騎兵側翼掩護。中規中矩,基本沒啥破綻。但是,那火炮營陣地,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就炸了三次......
明軍的火炮炸膛,是傳統節目了。那些總兵眼皮子都沒抬一下,那些炮兵也只能硬著頭皮,拿命開炮。抱著這種形態打仗,也難怪后來李自成起兵,帶著一群民夫,就能打到北京城。
估計一路上的大多數防守士兵,怕是盼著京城的那些大人物都死絕吧。只是他們想不到,李自成上位,也是一個德行,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十幾萬大軍正面沖撞,那種畫面是極度震撼的。陸煊攜帶者自己的一眾屬下,在一塊高地上觀戰。遠遠的,韃子的騎兵營已經跟明軍兩翼的騎兵交戰了。
騎兵在封建王朝始終是王牌兵種。就算是大明的騎兵,待遇上也是遠超一般士兵的。最少都是合格的士兵。但是跟韃子的重騎兵相比,還是差的太遠了。鐵嶺衛破了之后,韃子從倉庫中弄到了大量的盔甲,使得原本甲胄不足的清軍,此時幾乎武裝到了牙齒。
騎兵對沖,是一種極度殘忍的畫面。在后世的電影中,其實很少會出現這種直接的碰撞鏡頭。就算是有,也會用一種雙方交錯而過的鏡頭代替。但是現實中的騎兵對沖,則是一種徹徹底底的賭命行為。
數萬人高速奔跑對撞,穿插交錯是不可能的。更大的可能性是瞬間碰撞,然后人仰馬翻。所以,在這種戰斗面前,第一排的騎兵,基本上死定了。
誰的騎兵更為強大,某種意義上在于,誰能讓第一排的騎兵,心甘情愿,且毫無畏懼的去死......(這個場景,可以參考權游私生子之戰那一集,有一個迄今為止,在熒屏上見過的最為真實的騎兵對撞,盡管只有幾個鏡頭,但是超爽。)
“大人,左翼撐不住了。”沈煉等人人手一只望遠鏡,站在陸煊身邊觀戰。
陸煊往左翼看去,果不其然,左翼的騎兵已經呈現潰敗勢頭。一旦左翼的騎兵潰散。整個戰陣就會出現巨大的漏洞。局中的步兵營,跟火器營,就會面對敵人重騎兵的直接沖鋒。
“他們的火器分的太散了。不能形成密集型的壓制,無法抵擋騎兵的沖鋒。”
這個時代的明軍將領,對于火器的運用還是太過于粗糙。其實這個時代的火器,想要用好就一個訣竅。因為射速跟殺傷力的弱點,所以需要集中運用。這樣才能夠形成覆蓋性的打擊,對靈活的騎兵形成壓制力。在馬克沁誕生之前,只能依靠數量彌補射速。
明軍似乎意識到了左翼的危機。各種指令還是來回晃動,希望步兵團能夠補上漏洞。但是混亂的戰場,使得指令根本無法快速的傳達。左翼戰場已經危在旦夕。
陸煊看了一會就知道,基本沒救了。這種時刻,真正需要的是第一線那些基層軍官的快速反應。指望后方大營給出指令,前方再執行的話,黃花菜都涼了。望著局勢愈發嚴峻的明軍,陸煊嘆了一口氣。
“我果然還是太心軟啊。讓將士們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