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轉眼就是一年。遼陽所有的一切,總算是勉強走上了正軌。不管是海上的航運,還是路上的交易,都開始穩定的反饋遼陽。
同時,船廠,兵工廠,也已經開始嘗試自主生產第一批的船只以及軍火。所有的一切都已經上了正軌。由此帶來的結果是,陸煊的錢多的花不完。遼陽海邊的所有港口,都在他的直接控制之下。對各種商品貿易,都征收重稅。然而稅收雖重,買賣卻是絡繹不絕。
因為這些港口無一例外,都是非常的守規矩。稅收說多少就是多少。實際上,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實,律法能夠一絲不差的落到實處,才是最重要的。陸煊的稅更高,但是仍舊有大量的商隊愿意來這邊做生意。因為只要交了錢,這買賣做得放心啊。
海上貿易一開,財源自然就開了。這可不是一般的財源,陸煊組建了一只真正的艦隊,徹底的封鎖了周邊的海域。在這一帶,不允許海盜,私斗,以及打劫的存在。所有人,都必須按照他的規定,老老實實的做生意,交稅。在這里,唯死亡與交稅不可避免。
無數的瓷器,絲綢,茶葉成船的往海外運輸。換回來海量的軍火,白銀,各種礦產。總兵府已經擴建了超過兩百多個倉庫了。但是還是有各種物資,源源不斷的被囤積。
內陸的糧商也喜歡往這里運送糧食。因為陸煊不問價格,只要是糧食就收。至于大明各地,糧食減產,無數人吃不上飯的問題,沒有人關注。所有人都只知道一件事,跟陸煊做生意,有錢賺。
而這種現象持續的一長,自然也就傳開了。于是一個新的潮流出現了。大量的流民開始涌入遼東。因為這里有活干,有飯吃。于此帶來了一個陸煊希望看到的結果,他的軍隊快速的擴張。并在一年之內,擴張到了四萬人。
其實只要他想,隨時能夠拉起十萬人的軍隊。但是那并沒有什么意義。他不需要那種湊數的軍團。要的是能夠打硬仗的精兵。
四萬精銳士兵,加上無限制儲備的火器。陸煊現在的力量,已經遠遠超乎了大明那些高層的想象。實際上,只要陸煊愿意,他可以在一個月之內,徹底的平定整個遼東。李如柏那些軍隊,根本就沒法跟他對抗。
甚至大多數的明軍,其實在日夜期盼著陸煊能夠打過來。因為那樣他們就能夠名正言順的投降,然后去陸煊軍中吃肉。
不過陸煊始終沒有動手。只是不斷的儲備物資,開墾荒地,打造武器裝備。這種儲備又一刻不停的持續了三年。至此他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五年。
在這期間,大清也鬧了幾次幺蛾子。只可惜,接連死了兩個領袖。大清的氣運似乎掉光了。那些韃子,完全沒有了之前那種不可一世的感覺。甚至見到陸煊的軍隊,會出現畏戰的情緒。而這種現象的原因內外都有。
代善跟多爾袞都被陸煊弄走之后。皇太極終于上位,這廝吸取了教訓。再也不親自出現在戰場上了。這讓陸煊再賣一個皇帝的想法告吹。
但是他這種做法的后果就是,讓那些韃子感覺自被背叛了。以前的可汗都是帶著他們沖鋒陷陣的。怎么現在的皇帝,變成了一個膽小鬼。那些韃子沒什么文化,思想簡單直接。反而更加的無解,皇太極自己也是有苦說不出。
他以前也是上過戰場的人,怎么可能害怕打仗。但是他害怕陸煊啊......不要以為韃子不迷信。實際上,這些深山的野人,密信的很。不用陸煊這邊宣傳,他們那邊就自己出現了,陸煊天克大清的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