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處理亂民就是一大難題。朝堂之上,你只要說打,就有人說安撫。你說安撫,就有人說打。反正就是怎么做都不會讓人感到舒服的。最好的辦法,就是防患于未然。但是如果沒有防住,發生了。就必須徹底的撲滅。
作為當權者,陸煊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煽動效應是很恐怖的。如果其中有一路亂民,沒有受到懲罰,而被招安了。那就會給其它地方,帶去一個信號。做亂民不但不掉腦袋,還能夠被招安。一顆火種,就可能形成燎原之勢。所以,亂世用重典。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陸煊新皇登基,朝中大臣,大多數都是自己帶來的親信,以及新上任的一些官員。尚未形成黨派,又不敢隨意揣測陸煊的心意。只能按照他的命令行事。這大概就是歷代的開國皇帝,做事都會格外的順利的原因。
攜帶開國之勢,自然無人敢忤逆。只不過這種現象往往只能持續一兩代。不管哪個王朝,只要時間一長。皇帝就會越往吉祥物靠近。關鍵是,下面的人,壓制了皇權,自己往往也不是真的想治理國家,不過是想給自己撈好處而已。于是,國家亡矣。
單單靠日本跟朝鮮的糧食,遠遠不夠。北邊的那些草原部落,自己糧食都不夠吃的。打了也沒什么用。真正靠譜的,還是得趙靖忠的南洋之行。南亞那片地,地理環境跟氣候,真的是得天獨厚。印尼群島上的那群黃皮猴子。甚至都不用耕種,只靠雨生的那些果樹,就能夠吃飽。
這種地方,陸煊早就垂涎三尺了。等到騰出手來,他定要把那里變成華夏的糧倉。到時候,中原再無饑荒之日。
現在,只能先收一點利息。緩一緩燃眉之急。
除了趙靖忠那一路,另外一路是魏忠賢帶隊。陸煊沒有殺魏忠賢。至少現在沒有,盡管這廝壞事做盡,足夠凌遲處死的。但是他還是有一個陸煊看在眼里的優點。那就是,這家伙會弄錢。大明的時代,不管是原歷史上,還是陸煊所處的時間線,遼東的軍餉都是他搞定的。
歷史上,魏忠賢存在有兩個重大的意義。一個是牽制東林黨。這個是天啟扶持他崛起的最重要的原因。另外一個就是搞錢。這廝也是個巨貪,不管是按照明朝,還是現世的律法。他都是得槍斃五分鐘的那種。但是在自己貪夠了之后,他竟然還能湊齊軍餉,這就有點吊了。
而且魏忠賢還有一個好處。他弄錢,大多數都是從那些富商,地主手中扣。對于那些貧苦百姓,他反而有些愛護。歷史上,魏忠賢老家給他立生祠。除了下邊的人討好他,也說明他在民間有一定的聲望。實際上,罵魏忠賢的,大多數都是讀書人。
所以陸煊入主皇城之后,并沒有殺魏忠賢。反而再次啟用了他。并給了他一個江南巡撫使的職位。讓他去江南一代,稽查貪污腐敗,以及土地兼并的問題。
魏忠賢也是人精,這命令一下,立馬就明白自己的任務是什么了。這是他的老本行,那可真是輕車熟路。
帶著陸煊給的五百火器營,以及東廠的幡子,魏忠賢浩浩蕩蕩的下了江南。準備徹查貪污腐敗(搞錢),土地兼并(搞糧)的事宜。而陸煊這么做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江南是東林黨的大本營。而魏忠賢跟東林黨可是死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