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選定下來后,參賽所用樂器也很快選定,其實說起來根本也就沒什么好選的。柳輕候聽那須發雪白的老樂師蒼老著聲音道:“自魏晉南北朝間匈奴、鮮卑、羯、氐、羌相繼南下造就五胡亂華之禍以來,兩漢以前流行的雅樂便日益衰落,更適合宴飲享樂的燕樂隨之風靡天下,要配合燕樂哪兒還有比琵琶更合適的?”
蕭大娘子點點頭,“許師說的不錯,就是琵琶,只是琵琶也有直頸、曲頸之分,不知小九該用哪個?”
“直頸剛、曲頸柔,二者各有所長。不過曲頸琵琶源出西域,音色變化多些,也更合乎這長安城里好慕胡風的風尚,既然要選琵琶,那就曲頸吧,不過曲子要搭配好”
老樂師說到這里沉吟了一會兒,“九丫頭,你前幾日給我看的那曲《良宵》就很不錯,最近你就跟著我專心練這個吧”說到這里,老樂師扭頭看了柳輕候一眼,一瞥而過。
九娘站起來躬身稱是,眉宇間決絕與無奈糾纏,以至于柳輕候甚至產生了一個錯覺,似乎這丫頭一夜之間就成熟長大了。
這讓柳輕候感覺很不好,非常不好。
老樂師吩咐完畢也自起身,蕭大娘子與八娘子隨之陪著起身,眼見這是要散會的節奏,柳輕候忍不住了,“那個……這次大賽的評委是誰啊?”
這是他今天的第一次開口,換來的卻是蕭大娘子惡狠狠的一瞪眼,倒是老樂師停住了已經邁開的步子,“評委?你要說的是評判吧,這一問倒是著緊,不可不察”
蕭大娘子沒好氣兒的收回目光,“按照慣例評判分為三類,行會從坊里抽的有人;宮中教坊司請的有人;再者就是妙解音律的官員名士,這三類中自是以官員名士們說話的份量最重”
柳輕候聞言輕輕點了點頭。這時代精英讀書人出身的官員們大多琴棋書畫都能來上幾手,妙解音律的也不乏其人,至于他們說話份量最重柳輕候也很好理解,人家身份地位高嘛。
按《大唐律》大唐治下子民都被分為官、良、賤三等,官身名士們可是有著諸多特權的第一等官人,平康坊乃至教坊司中人怎么敢與他們爭鋒?更別說官人們本就是平康坊中最大的豪客群之一,恩主怎么能得罪?
“哪些官員名士?能知道具體名字嗎?”
“你想投其所好?”回答柳輕候的是老樂師,“今年只怕是不成了”
“為什么?”
“當今圣天子已接受政事堂首輔相公張燕公的建言于泰山行封禪大典,定于十月一日自東都發駕,這樣的曠古盛事參與者必眾,尤其是那些有官身的名士們。到時候京中還能剩下誰現在如何知道?”
柳輕候聽的一陣恍惚,玄宗李三郎要封禪泰山了!這可是開元盛世中的第一盛事,不僅為此后的朝局帶來深遠影響,也是史書濃墨重彩記錄的對象,沒想到就要這樣活生生發生在眼前了。
因是有些走神就沒注意到老樂師的問話,直到蕭大娘子厲聲提醒后才注意到老樂師是在問他的名字,忙答應道:“對,我就叫無花,又名柳輕候”
“世人莫不渴求公侯富貴,你卻取名輕候,哈,好大的口氣!大丫頭,這小子眉眼靈動一看就是個心思活泛的,這段日子就讓他跟在我身邊負責打探消息吧,今年……難哪,那怕再小的助力也不能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