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的日子就一個忙字。上午晚上倒還好,學習嘛,人雖忙卻忙的有收獲,忙中不亂。但下午可就要了老命了,寫故事改劇本已是不易,等到把劇本變成小戲的時候更是難上加難。
請當初那個大慈恩寺廟會中的幻術藝人參與舞臺設計、挑演員、排練,安排服裝……事情本就多的讓人想崩潰,更別說柳輕候做這事也是頭一遭,更是弄的頭昏腦漲。
不過好在這事得到了醉夢樓的鼎力支持,蕭大娘子雖是個出身平康坊的女人,性子卻是個有豪俠風范的,當真是一口吐沫一根釘,當初說全力支持就是全力支持,一點折扣不打。
除此之外,小戲搬演籌備過程中還有兩個驚喜,其一是挑出來的那些演員。柳輕候原本還想過把后世導演的癮,給人指點演技講講戲啥的,結果卻是這些人卻是個頂個的戲精,一點就透。
這種情況大超柳輕候意料之外,不過再想想他們的經歷也就明白了。從小廝到阿姑,這些演員因為所處環境的原因可謂是天天都在演戲,每天都在磨練演技,他們本就是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的親身實踐者,如今讓他們搬演小戲,簡直就是專業對口。
第二個驚喜則是來自于九娘。這丫頭在內務管理上極有天分,過年時在漏春寺已經牛刀小試了一回,現在更是將這份天分發揮的淋漓盡致,愣是撐起了整個小戲搬演籌備的事務性工作,且還能大體上處理的井井有條,忙中不至于大亂。
雖然這跟她在醉夢樓中的身份地位有關,但考慮到年紀并且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情就能做到這個地步,真是難得的很了。
為此,柳輕候不知在心里念了多少次佛的同時也倍感欣慰,自己的選擇沒錯,這丫頭天生就該是吃這碗飯的。
推進,持續推進,全方位的推進,無論是學習還是小戲搬演進展都很順利,尤其是小戲搬演上,隨著時間流逝隊伍磨合到位,更是進展飛快,比柳輕候最樂觀的估計速度還快。
柳輕候的日子正過的熱火朝天的時候,一直說要回來又一直沒到的李三郎終于回駕京城了。圣駕進城那天,北里、平康坊跟整個長安城一樣變成了沸水鍋,熱鬧的簡直超乎想象。
那天上午的學習算是廢了,柳輕候跟其他人一樣擁到了朱雀大街看熱鬧,先是看街兩邊密密麻麻的人頭,再看街道兩側整整齊齊一眼望不到頭的香案。
等到李三郎的車駕從明德門口冒出來,看點就變成了人浪,朱雀大街兩邊揮汗如雨密密麻麻的人頭瞬間跪下去的景象簡直壯觀到震撼,隨后就是山呼萬歲的沸騰音浪環繞立體聲般響起,猶如夏日驚雷,直接導致柳輕候的耳朵失聰了至少二十秒。
再然后就是香案上的香煙繚繞,在這撲鼻的濃郁香氣中柳輕候看到了他最期待的看點——天子儀仗。
看的過程中就只有一個感覺——壯觀,太特么壯觀了,后世再大的大片也做不出這么壯觀的特效。由此,柳輕候也真正明白了為啥劉邦看到秦始皇出巡會生出大丈夫當如是的想法,為什么項羽要說彼可取而待之。
沒辦法,視覺沖擊力實在太強了。皇帝想彰顯的尊嚴威儀簡直就是野心最好的催化劑。
不過也就是在這一過程中,柳輕候也從漫天的香煙和山呼萬歲中看到了長安百姓對李三兒發自內心的擁戴,至少在開元十四年的這個上午,一手打造了開元盛世的李三兒是個盡收民心的圣明天子。
開元盛世在十四年時雖然還未到達巔峰,但在柳輕候的感受中,其傲視兩千年封建王朝史的極盛氣象已經磅礴而來,清晰可感。
這是封建王朝史兩千年發展曲線圖上的最頂點,這是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