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以前都是由郎中主考務比起來,賀知章是以禮部侍郎本官知貢舉,侍郎比尚書省各部四司郎中在品階上要高出足足一品,單從此節就能看出科舉地位的提升。
這是賀知章第一次知貢舉,此刻他正帶著大批考務官站在龍門里側迎接考生進場。柳輕候刻意仔細打量了這位名動天下的吳中四士之首,腦海里則油然浮現出“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句子。
賀知章大約六十多歲的年紀,中等的身量有些發福,面目疏朗看著就是個豁達人,一部漂亮的胡須中夾雜著些微銀絲。總之,他的形象與后世學其詩時的想象挺符合,是個很容易得人眼緣的老頭兒。
賀知章注意到了柳輕候的眼神,看過來還了他一個淡淡的淺笑,這讓柳輕候因花尋芳而郁悶的心情好了不少。
此后就是找考區找考棚,鬧而不亂的場景跟后世高考差不多。最終在考棚里坐下來后柳輕候試了試里面的各項物品,而后長出了一口氣,還行,比后世史書中所說的明清時考棚好多了,也寬敞多了。
最終,柳輕候的唐朝公務員考試就在這間考棚里開始了。
第一天第一場進士科考的是《五經正義》,考試方法是墨經。畢竟考試時間是一天外加燃燭三條,所以題量大的嚇死人,《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無一遺漏,截前截后截中間的都有,看的柳輕候頭皮子直發麻。
此時尚屬于科舉制度定型不久的初期,考儒家經典還只是考背誦功夫而不需要辨經,這是蠢功夫,也是真功夫,會就是會,不會則想編也編不像。
柳輕候拿到題目后先在心里一一默作了一遍,結果讓他非常放松,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即便是最佶屈聱牙的《尚書》和最不好背的《周易》也都平平順順過了。
一遍之后柳輕候起身在考棚里好生活動了一番腿腳,而后開始打草稿,這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許多奇古字繁復的筆畫以及避諱字的缺筆,那真是錯一點都不成,這也是為什么要打草稿的原因。
上古典籍坑爹,繁體字坑爹,神經病一般的避諱制度更是坑爹。
一口氣將草稿打完后時辰早已過午,饑腸轆轆的柳輕候顧不得檢查先忙著發火生爐子,結果這玩意兒他真是玩不轉,火鐮太難打,考棚里配的爐子又太小,忙忙糟糟好長時間也搞不定,還把心情搞的是心煩意亂。
又一次嘗試失敗后柳輕候果斷放棄,邊啃著冷硬的胡餅邊平復心緒,而后是檢查答案草稿,再一字一字認認真真的謄正。
柳輕候寫完考卷上最后一個字,放下筆長吐出一口氣時竟感覺有些缺氧般的頭昏眼花,這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太久,精神一直緊繃的緣故。與此同時嗓子里干澀的簡直要冒火。
生不起爐子就喝不上熱水,生水又斷然不敢喝,整整憋了一天嗓子不冒煙才是怪了。
也是在放下筆之后才發現天色早已黯淡,柳輕候強忍著嗓子的干渴點燃一條又小又短的蠟燭開始檢查,等他檢查完畢,蠟燭也堪堪將要燒盡。
檢查完之后那就是一秒鐘也不能再忍了,交卷子出貢院后一路飛奔到距離最近的茶肆,灌的肚子里牛馬般咣咣作響后才又回到貢院門前,等不多久常建也交卷出來了,兩人相視一笑提著考籃坐上等候的馬車回家。
九娘早已等在宣揚坊賃來的宅子外,身邊依舊是早晨那個大號的食盒。柳輕候進門之后直奔廁所噓噓了好久才覺肚子輕松些,不過這稍一輕松饑火頓時就冒起來。
啥也不說了,吃吧。今天這一天里就晚上這頓飯還有點兒樣子,吃完就犯困卻還不敢睡,強打起精神學習生爐子。
考試還有兩天,這個必須學,要不然撐不住的。
“有九娘子在就無需我越俎代庖了,今天著實是乏,我洗洗后就先睡了”常建個沒義氣的打著呵欠走了,柳輕候只能求教于九娘子。
九娘子的臉色很不好看,至于原因不用問也知道,必定是貢院前的事兒傳回來了唄。
不過柳輕候此刻實在是沒精神來哄她,好在九娘子總算還懂事,雖然臉色不好看但沒有鬧著糾纏,兩人一個教一個試,反反復復整了個把時辰總算是能順順利利搞定了。
而后勉強送走九娘子閂上院門,柳輕候連洗都沒洗,一頭扎在榻上就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