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是這么個態度,別人誰還能有辦法?李清臣與裴耀卿家的動靜就是各自將家中護衛悉數派到了硤石,并給予了嚴令,無論最終剿匪的戰事結果如何,務必要護住柳輕侯的性命,否則你們也就不必回來了。
李府、裴府護衛挽弓披甲快馬出京的場景最終為這場熱議定下了最后的調子,狀元郎柳輕侯領軍入三門山已成定局,此番能保不死已是托天之幸,文武雙全那是徹底別想了。
李府與裴府的護衛隊伍到達硤石時柳輕侯正在城外犒軍。刺史江浩回到陜州后第八天,鎮軍三千五百人到達硤石,因城里住不下就在城外立營。
陜州是溝通兩京咽喉的要地,交通便利、商貿繁盛,加之人煙稠密,所以立有鎮軍五千,其中一千五由王昌齡領著去了平陸,到硤石的三千五百人就是柳輕侯剿匪的全部兵力。
柳輕侯聽說李府和裴府護衛到了,即命人請他們來軍營相會。眾護衛一路走來,就見軍營外圍滿了硤石百姓,有送吃食酒漿來自發犒軍的,也有扶老攜幼來看熱鬧的,只是所有人臉上表情都有些復雜。
有心思多的邊走邊問理出了硤石百姓之所思所憂。
硤石實是苦匪患久矣,卻因為剿匪實在太難多年以來只聽到動靜卻始終不見行動,此番柳縣尊真個要領兵進剿,硤石百姓莫不歡欣鼓舞,期待他能一舉蕩平匪患,徹底解了地方多年的心腹之患。
然則真等大軍到后眾百姓又不免失望,一則來的軍隊是鎮軍,戰力實難讓人放心;再則即便在普通百姓看來,三千五的數量也實在太少,三門山那么大,撒進去能濟什么事?
為什么是鎮軍而非邊軍?若是就近從朔方軍節度使府調他幾萬邊軍雄師,再由年初剛剛拿下石堡大捷的李祎節度使親率,何愁三門匪患不平?
眼下這軍營里雖然看著熱鬧,但結果……懸哪!尤其是柳縣尊是個好官,對硤石又有大恩,他可千萬別折在里面才好。
聽到百姓們這些議論,眾護衛們愈發覺得肩頭擔子沉重,雖難得的從府里放出來,但誰也沒心思撒歡兒或是風流快活,個個就扎在軍營中日日苦練弓馬,等著大軍開拔。
城外因這數千鎮軍的到來喧鬧不已,城內縣衙中卻是一派平靜。縣尉楊凈在自己的公事房中坐下站起,站起坐下來來回回的折騰,直到派出去的手下雜役回來后便迫不及待的發問,“怎么樣,大軍何時開拔有動靜了嗎?”
雜役一頭的汗來不及擦,邊喘著粗氣邊搖頭,“在那邊負責灑掃奔走的兄弟我都問過了,縣尊還沒有要開拔的意思。只是吩咐繼續訓練,又讓人收集便于山行的草履,看樣子一時還動不了”
楊凈不甘心的追問道:“就沒點兒別的?”
“別的……這幾天縣尊倒是多次問過平陸之事,兩邊來往送信也走的頻繁”
煩躁的擺擺手遣退雜役后,楊凈重新坐下來百思不得其解柳輕侯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