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諾剛剛打開藍星百科全書就震撼了,從人文歷史到各個學科的各類知識,再到地理、社會、人文一有盡有。
陳諾在搜索那一欄搜索一個IICE設備,上面馬上就出現了IICE設備的功能,配件以及制造原理等等,可以說如果現在的條件允許,陳諾完全可以完全自主生產IICE設備!
陳諾又輸入了磁暴槍,果然,磁暴槍的各個零件、每個零件的生產也制造工業,磁暴槍的能量來源和強度等等都描寫的相當清楚。
同樣空天車的制造原理也有,藍星后期的食物種植與制造方式,能源生產與制造方式全部都在眼前!
陳諾有隨意點了物理和化學的相關知識,如外星科技一般厚重的知識一一鋪開。浩瀚而神秘,正如同偉大的藍星文明讓人心生敬畏!
陳諾從這個點往上尋找知識的根源,大約到藍星三百五十七年前才是現在地球現有的科技水平。也即是說藍星的科技大約領先了地球三百五十年。在科技飛躍發展的今天,人類三百五十年出現的創造發明可比過去幾千年加起來還要多。
陳諾需要時間,每一條科技知識都得好好消化。
“這個東西是你需要的嗎?”駱苗看著陳諾的狀態有些不對勁,以為他還是失望了。
陳諾轉身,給駱苗一個大大的擁抱!
“找到了!謝謝你!”
駱苗傻乎乎一笑,又在陳諾的小腿上拍了拍,“成了!當初答應你的事,我也做到了!”
科技百科全書是有了,但是藍星現在的科技和工業基礎比地球還要薄弱,讓人藍星人重回文明時代,僅僅依靠社區幾個豬圈和牛棚肯定是不行。
在陳諾的精心照料下,大棚中的玉米在適宜的溫度和肥料作用下已經長到了一尺高,這種情況在社區中引起了轟動。
陳諾搭建大棚的這片土壤沒有嚴重的輻射污染馬濤是知道的,但是沒有污染并不意味著就能種出莊稼,這片土壤也是社區附近最貧瘠的土地,別說是莊稼了,野草都長得很少。
但是就是這片貧瘠的土地,在撒下陳諾帶來的白色顆粒(化肥)之后,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之下,就是長出了作物!
大災變前,藍星的土壤就在人類的文明進程中經歷過了好幾輪的污染,不再適宜于種植農作物,所以人們的食物來源有兩種:
一種是通過食品公司在規模化的條件下產生——如在實驗室分鐘采用無土栽培或者是直接蛋白質和必須元素合成食物,這一種是都市市民重要的食物來源。
另一種這是在各類經過微生物菌改善的土壤中種植一些糧食或者水果,這適應于偏遠的小城鎮。藍星的土地早幾百年前就已經過一輪重大的污染,無法長出適宜于人類食用的作物。為了解決這和問題,藍星的科學家們采用了微生物配置法。所有屬于農場或者果園的土壤,都會在土壤中加入調節土壤酸堿度,減少污染程度分泌有益于作物生長元素的微生物菌類。在這些菌類的作用下,土壤才能適應于植物生長。
馬濤就在這樣的農場工作,所以他很了解這里土壤的特性,要是沒有土壤有益微生物,絕對長不出植物來。
大災變后,受到輻射的影響和氣候的變化,那些土壤中對作物有利的微生物早就死光光了,這就是為什么社區的糧食會逐年歉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