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則直接用驕傲體:我國科學家提出碳晶電池概念,恐顛覆現有整個電池行業,這是華國民眾的驕傲。
華國民眾也通過各種渠道看到了這條新聞,不僅驚訝于5000年不用充電的這個理論,更是感嘆這是華國科學家發明的。在未來一周的時間,論文都是華國民眾茶余飯后吹牛嘮嗑的重點。
但是問題來了,吹牛自豪也得找到對象,民眾們自嗨完了才發現陳諾到底是何方神圣大家都不知道。
能源行業的專家們找了一圈都沒有找到這個人,各個高校物理學或者能源實驗室找了一圈也沒有這個人。
大家懵了,論文不會是神仙寫的吧!
直到從歐洲那邊流露出消息,論文地址來自于江城。民眾才把目光對準了江城的最好學府江城大學。
得到消息的媒體們蜂擁而至來到江城大學采訪,希望獲得最新的消息。
當十多家媒體圍住江城大學理學院,學院關院長看著長槍短炮就頭大。
“請問關院長,貴院有沒有名叫陳諾的教授?”
“學院有碳晶電池實驗室嗎?《自然》雜志上的實驗數據是來自于貴校的實驗室嗎?”
“請問碳晶電池的實驗是陳諾教授一個人做的,還是一個團隊做的,如果是一個團隊為什么要用陳諾教授的名字?”
“請問……”
關院長站在高處,拿個大喇叭喊道:“安靜!請大家安靜!我說兩件事!第一,我們學校沒有叫做陳諾的物理學或者能量方面的教授;第二,我們學校沒有碳晶電池實驗室。大家找錯地方了,都散了吧,謝謝大家!”
媒體們傻眼了,江城最高學府就是江城大學,陳諾不是來自于這里,未必陳諾來自于相隔兩條街的江城職業技術學院?呵呵!不可能!
“還有江城理工大學!江城理工大學的物理也不錯!”某個記者喊道,大家又一擁而上撲向更加懵的江城理工大學。
陳大爺哪兒知道地球發生了這么夸張的全民找人事件,他正在藍星鋪設著電纜。
電纜是農場遺留的,按照陳諾的方案,四架風力發電機架設在了山谷迎風處,每天產生的電量足夠社區使用還有余,電纜將風力發電機的電引入社區電網。
陳諾又設計建造了三塊溫室恒溫大棚,利用富有的電量為碧藍草提供恒定的溫度和照明。這樣冬天碧藍草依舊能夠生存,藍星日化也不至于斷掉最重要的原材料。
駱苗那邊也準備完畢,漫長的黑夜是擊殺綠皮怪最好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