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沒有,藍星卻有,聽馮冉說在藍星世界專門有皁石礦,大大小小的核電站也存留有皁石。而一塊皁石能使用很久,所以陳諾也并不擔心皁石用完以后,碳晶電池無法生產。
陳諾對記者們說道:“既然讓藍星科技有自信實現量產,那么碳晶電池的成本就一定是可控的,一定能走向民用。”
UC記者主動提問:“陳總,或許我們還無法預料到碳晶電池真正面試后對整個世界的改變,但是我相信現在最難受都應該就是手機鋰電池供應商,我想問的是藍星科技的下一步打算是什么?”
陳諾笑道:“藍星科技歡迎任何一家電子設備廠商前來合作,我們愿意將最新的科技產品與民眾分享。”
也不知道哪位調皮的女生在下面喊道:“要是市場拒絕你呢!要是沒有一家手機或者平板廠商愿意和藍星科技合作呢?”
女生這樣問雖然看似一句笑話,但是也有她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
目前各大手機廠商和鋰電池供應商有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鋰電池處于整個電子設備產業鏈的上游,擁有較大的利潤空間,這也是手機廠商的贏利點之一。
此外,再往上游走,還有制作鋰電池必須的還有鈷礦、鋰礦、石墨礦以及鋰電池隔膜、封裝等產業,這涉及數百上千家礦產公司和電池公司。手機廠商即便愿意使用碳晶電池,卻未必能下得了這個決定。
陳諾開玩笑道:“如果沒有電子設備廠商愿意和我們合作,那我們自己自己玩兒了。大不了藍星科技再在旗下成立一家手機公司,做咱們藍星自己的手機。我相信市場會選擇我們,消費者會選擇我們。”
同樣的價格,性能相同或者相近的手機,一個一天一充,一個手機用到壞也不用充電,只要消費者不是傻子,不賣弄情懷,都會選擇后者。
正在觀看新聞的華為終端董事長老余見到陳諾說的這話,心中猛然一跳。
現在手機廠商之間硬件的差距本來就小,世界也進入手機性能過剩的年代,只要是旗艦機,無論是小米也好華為也罷,都能滿足消費者的日常使用。
況且,手機的制作也基本沒有門檻,不算是多么高科技的東西。自己無法生產CPU和內存,花錢后買組裝就是。同一型號的高通CUP在這里加個陶瓷外套叫小米,在那里加個高清攝像頭或許就叫OPPO,現在的手機賣的更多的不是性能,是噱頭。
藍星科技要是用碳晶電池做手機,那絕對是走它自己的手機路,讓全世界的手機廠商全部死絕。
有什么噱頭比永久不充電的碳晶電池更加誘人?
老余打電話給辦公室,“馬上派人去江城,詳細了解下碳晶電池到底是營銷手段還是真正的技術,論文出來時我沒有注意,沒想到這東西那么快就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