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說每頓都有火腿吃,丁亮精神百倍!
他拍著胸脯保證道:“生產這種低端的內存并不是很難的事情,我需要制造兩種設備,一種設備是石墨烯摩爾電子粒的生產裝置,另一種是納米電路連接設備。這兩個設備制造成功以后,生成指甲蓋大小的內存很容易的。”
“你會?”陳諾有些懷疑丁亮的水平,這家伙在末世之前只是一名IICE維修師,類似于地球華強北的手機維修師。
不過陳諾還是對丁亮充滿了期待。
“會,肯定會,只要找到相關的設備材料就能做出來。”丁亮怎么敢說一個“不”字,為了能活命,能吃肉,硬著頭皮也要說會啊!
陳諾對技術人員還是相當慷慨,“行,被你一個星期的時間羅列材料,給你兩個月的時間去尋找材料,我可以讓士兵協助你。”
“這個沒問題。”在末世,電子設備不算值錢,“我記得有幾個社區附近是過去的電子產業基地,用食物和他們交換電子產業基地的使用權問題不大,給我兩周的時間我先詳細寫一個清單。”
丁亮從陳諾這里拷貝了電腦中關于內存的理論知識,理論和時間相結合才能搗鼓出真正的科技。
陳諾在走之前留了一塊巧克力給丁亮,丁亮品嘗著文明時期才有的食物,在虛擬鍵盤上敲打著思維的光輝。
種植社區已經完全通電,三臺大功率的風力發電機能完全滿足社區的需要,陳諾的房間甚至還奢侈地使用從地球帶來的油汀暖爐。
天氣已經進入冬季,在室外已經不適合種植玉米,玉米的種植被移到了恒溫大棚當中,
不過前段時間社區種出的糧食足夠社區居民整個冬天的消耗,但是對外的貿易食物數量不得不減少。
在末世,要想生存,要想獲得更多的科技,有三個問題必須要解決:食物、人口和武器,其中又以食物最為基礎。
食物可以換取資源,可以養活人口,可以獲得武器保衛自己。
隨著種植社區人口的增多,勞動力也在增加。因此擴大玉米等作為的種植面積勢在必行。
僅僅依靠玉米還不足以供給社區居民對食物的需求,陳諾又帶來了對突然和生存環境要求不高的土豆和紅薯。
種植社區之所以能種出食物,主要是依靠少部分無污染但是相當貧瘠的土壤,以及陳諾從地球帶來的化肥。沒有輻射的土壤很少了,從種植社區到板倉鎮,土壤的輻射值全部在黃色以上,因此陳諾還得想辦法獲得更多的無污染土地。
負責管理種子的劉宇航趕緊過來,低頭喊道:“老板。”
劉宇航在末世之前是社會最底層的一名職員,上班受到老板的剝削,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才能勉強將家庭養活。
末世之后,他運氣不錯,進入了種植社區,又十分幸運的站隊了隊伍。因此陳諾讓他管理玉米的種植。
這可是不錯的肥差,先不說待遇高不高,每噸都有玉米吃是肯定的。在末日的冬季,一碗玉米粒濃湯的是冬日里的溫暖。
而陳諾這次帶來的奴隸,其中有一人居然是劉宇航過去的上司,上司是奴隸的身份被發配到恒溫大棚除草。丁亮感嘆著,真是風水輪流轉啊,在一個人死亡之前,沒有人知道命運會給他開怎樣的玩笑。
劉宇航更是鐵了心跟著陳諾混,他甚至在幻想要是余生都能在種植社區度過是多么幸運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