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峰是藍星科技高薪聘請的CEO,所以他說讓公司上市一定有他的道理,陳諾雖然明確表示拒絕,但是還是愿意聽劉江峰將理由陳述清楚。
劉江峰也的確在為公司的未來發展考慮,他主要是依據三點內容。
首先,在劉江峰看來,藍星公司現在雖然依靠碳晶電池和微生物清洗泥獲得了巨額利潤,但是不能保證未來三年、五年、十年同樣能獲得最大利潤。但是如果上市就不一樣,可以在控制公司股權的前提下分散部分股權,分散的這部分股權就是分散風險。公司一旦發生經營危機,風險不會全部落在陳諾身上,這樣藍星公司也有一線生機。
其次,上市會規范公司管理加強社會對公司的監管。上市公司就必須要用上市公司的準則去管理,企業必明確發展方向、完善公司治理、實現規范發展的過程,成為高效率的現代化公司。家族性公司的生命力遠不如股份制有限公司強。現在陳諾在,那沒問題聽陳諾的,要是今后陳諾不在了怎么辦?劉江峰是在為公司的未來考慮而不是為陳諾個人考慮。
這種考慮等同于將封建制國家和共和制國家比較,封建制國家權利絕對集中,但是依靠某一個或兩個英明的君王國家才會富強,君王一死,國家馬上衰弱甚至滅亡。但是共和制國家就不一樣,它雖然分散了權利,但是擁有更健全的機制,某個領導人死了對國家的影響不算太大,這才是健康國家的表現。
最后增強融資渠道,實現財富雙重增長。上市后無論是對競爭性企業的收購,還是因為公司的健康運營而反應的市場價值,對藍星公司都是有利無害。如果公司運行平穩股價肯定上漲,獲取的回報也是雙重的。
劉江峰最后說道:“我們以聯想為例子,聯想當初在個人PC上是一支獨秀,它當時的利潤并不比今天的藍星公司差。但是十年二十年后的今天呢?個人PC市場嚴重萎縮,整個聯想集團的市值還不及小米的一半。如果聯想當初沒有選擇上市融資而是單打獨斗,聯想或許早就淪為三線小公司或者被收購,絕對支持不到今天。”
陳諾聽著劉江峰的話,連連點頭。
不愧是1500萬聘請的CEO,分析的很到位。劉江峰和陳諾站在的角度不同,所有對事物的理解也會不同。
劉江峰考慮的是公司未來,沒有人敢說我的產品會一直盈利,所以他希望藍星公司未來三年上市是將公司的經營風險降到最低,因為大量的現金流量和巨額的盈利是上市的基礎,當你某天沒現金了不盈利了,想做IPO上市都不行。
但是劉江峰沒有考慮到陳諾可以從藍星世界帶來無數的科技,每一樣科技都會給地球的某些行業帶來絕對的改變,同樣伴隨著的是巨額的利潤。
陳諾也不可能將自己的這個秘密告訴他,大聲對他說:“老劉啊!哥手里的科技多得不得了,保證藍星永遠盈利。”
如果陳諾真的只有碳晶電池這一個開掛點,他絕對會聽從劉江峰的建議,但實際情況不是。
陳諾笑著說道:“劉總,你的建議我接受,但是藍星公司不會上市,在公司需要的時候,我們會選擇讓旗下的某個子公司進行IPO。不過我們對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設可以參照上市公司進行,你來公司一個多月,藍星公司取得的進步我看在眼里,好好干!公司不會虧待你。”
陳諾頓了頓,說道:“我倒是有一個想法,為了吸引高層次人才,鼓勵員工的積極性,你可以為公司制定一套虛擬股權制度。公司將虛擬股權的5%無償贈送與有突出貢獻的員工和需要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當然虛擬股權持有者只能享受分紅收益權,不能享受普通股東權益,分紅為每年利潤的5%。”
這話讓劉江峰興奮了,能按照虛擬股權享受一定的利潤,這相當可觀!定能夠更加鼓勵公司員工愛崗敬業創新的精神。
這樣藍星公司員工分為三個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