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池中高精密的水質監測設備會二十四小時不停監測水質,并且會將收集的數據傳輸到實驗室的計算機中。
實驗室的計算機采用了比市場更先進的睿智芯片,芯片能夠分析水質的數據并對菌落的種群數量和繁殖速度進行檢測。
二十四小時,讓陳諾無比心動的數據出來了。
兩個水池的水質已經達到了水源地湖泊水質的標準。
二號污水處理池就不用說了,整個水池清澈見底,非常干凈,而養殖在水池中的鯽魚也在愉快的生活著。
一號固體處理水池,池水中固體垃圾溶解了一大半,按照小悠的計算,三天后固體垃圾將會全部溶解,那個時候水質經過簡單的消毒后可以達到飲用水的標準。
在兩個水池中,也出現了一些黑色的物質,這些物質就是衰老死亡的環保菌菌落,將其打撈曬干以后可以進行用焚燒電離等辦法提取金屬。
實驗團隊歡呼雀躍,他們不知道老板為什么會這樣神奇,總會創造一些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
“如果有了這樣的處理設施,華國生活和工業垃圾基本都能處理。這將會創造環保史上的奇跡!”
“我已經迫不及待將實驗池運用于大型垃圾處理設施,華國的垃圾將會找到最合理的處置方式!”
“這個可比歐美分類處理或者焚燒處理的效果好多了,現在歐米正在為這么處理成堆的垃圾犯愁呢!”
實驗人員甚至忍不住想將實驗池中的神奇變化自拍發到朋友圈,但是他們都知道,在實驗結果正式由公司公布之前,他們必須保持緘默,即便這絕對是震驚全世界的消息。
在南城的實驗室,周邊居民們感到非常奇怪,怎么許多生活垃圾都往園區內拉?
“不是說這個廠是環保實驗室么?我以為會讓我們環保,結果是垃圾處理廠啊!”
居民們對垃圾處理的印象還停留在焚燒填埋等工序上。
“這可怎么行!這里是居民區!我們怎么能夠讓垃圾堆放在這里,縣政府是干什么吃的!”
“而且拉進去那么多垃圾都不見了,他們是不是埋掉了?”
“我要投訴我要舉報了!”
“你看那輛貨車,又拉一車垃圾過來了!”
“不行,聽說藍星公司牛掰得很,你向ZF投訴都不會起作用。我們得去找電視臺,別找市上的,找網絡媒體,只有網絡媒體才敢報道這些事。”
居民們為了自己生活的安全開始想著辦法。
而經過反復試驗成功后,陳諾讓小悠著手撰寫環保菌的科研論文,論文詳細的表述了環保菌垃圾分解的原理、效率以及生態和經濟價值。
小悠一直參與在陳諾的實驗當中,所有的數據都是由睿智芯片收集后直接告訴小悠,所以由小悠撰寫論文不僅是數據準確而且輕車熟路。
臨近春節的,一家外省以報道環保問題著稱的自媒體潛入了寧易縣。同時小悠撰寫的《環保菌對固、液體污染物的處理方法》論文也得到最終的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