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晚一步,接下來就是法國、德國、西班牙找藍星公司簽訂合同,我們不愿意進口那一萬噸垃圾,別的國家可沒有說不愿意,那是我們就被動了!
想想現在英倫半島上百萬噸的垃圾吧,都快把英吉利海峽給填平了,想想憤怒的民意和他們手中的選票吧!”
“國家利益至上。”邁爾克當然明白卡森的意思。
一個小時后,英國方便重新給出新的合作協議,經過陳諾過目和小悠修改后,雙方很快簽訂了關于環保菌處理垃圾的框架協議。
未來一年藍星公司將和帝國理工微生物實驗室共同成立垃圾處理實驗室,今后整個歐洲的垃圾處理將由該實驗室牽頭處理,歐洲環保的大蛋糕被英國人吞進了肚子里,當然背后最大的贏家還是藍星公司。
英國和藍星公司簽訂關于環保菌數億歐元合同的消息被BBC首先報道了出去。
有了帝國理工實驗室對環保菌證實,BBC不會再對環保菌進行懷疑,而是站在英國的立場上無比驕傲的說道:“英倫半島的垃圾處理問題總算得到了妥善的解決,偉大的英國人民將免遭垃圾圍城之苦。”
BBC順帶還調侃了下對岸的法國人,“今后歐洲垃圾處理的問題將會求助于帝國理工和藍星公司共同成立的實驗室。”
在這一問題上,英國的確搶得了先機。但是自尊的英國人還是在新聞上隱瞞了將會每年進口不少于一萬噸華國垃圾的事實。
BBC的消息一出,引起了西方廣泛的關注,自從《自然》雜志那篇論文出來以后,西方的眼睛就緊緊盯著寧易縣的一舉一動,今天總算塵埃落定。
英國人合同都簽了,那么飽受垃圾困擾的其他西方國家當然會緊急行動起來。
華國網友們卻歡呼雀躍,這一次是華國對西方的技術出口!而且是難得一次的技術出口!
在新聞和論壇下面,網友們熱烈的討論著:
“過去我們的光伏、高鐵、手機都給我們設定貿易壁壘,這次怎么這么快就簽合同了?”
“肯定要簽啊,再不簽垃圾都快把英杰利海峽給封了!”
“聽說英國的垃圾處理中心早就堆積如山了,所以合同肯定要簽,現在很多國家都注意環保問題,誰還進口西方的垃圾啊,印度都停止進口了。”
“別說,藍星公司公布的合同細節其中一條就是英國每年進口華國不少于一萬噸的垃圾!”
“藍星公司牛掰,居然讓英國給錢進口華國的垃圾!”
作為受英國影響最深,最先接到英國本地消息的華國香江市,一片烏云籠罩著許多以英國子民自居的香江年輕人頭上。
有人將《大公報》狠狠摔在地上,憤怒的說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偉大的大英帝國怎么可能進口華國的垃圾!”
“就是,英國媒體都沒有報道,一定是華國人在亂說!他們最喜歡做虛假新聞!技術先進的英國會進口華國的垃圾?會引進華國的技術處理垃圾?肯定是個Joke!”
這些染著黃毛,一口中文一口英語的奴民們,已經忘記怎么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