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諾這個時候也給劉江峰打電話,表示了安慰。
本來談判失敗也在陳諾的預料之中,通過和各個車企的談判,藍星公司也收集到更多的情報,包括國產主流汽車未來對電動車的布局,現在研發的程度等等,這些都是一手資料,對藍星公司的布局很有幫助。
陳諾已經有了別的預案。
陳諾不在乎和這些車企的合作是否成功,不等于媒體們不在乎。
作為全球性的大公司,前段時間的環保動作再次讓藍星公司名聲大振。
現在環保那邊持續在行動,這邊藍星公司又想辦法進入電動車市場,肯定會吸引人們的眼球。
當藍星公司和吉利的談判失敗后,媒體們就紛紛報道并且發表評論。
作為互聯網汽車評論龍頭的汽車之家就在吉利合作失敗后評論道:
“藍星公司作為一家綜合性科技企業,想進入未來利潤豐厚的電動汽車市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們選擇和國產車龍頭吉利合作就注定要失敗。”
汽車之家還給藍星公司建議,認為藍星公司應該發展自己的汽車產業,而不是像個暴發戶一樣到處尋求和做。
騰訊新聞也評論道:“汽車領域雖然也是資本領域,但絕對是個論資排輩的地方,藍星公司的經濟實力很強,不意味著他們的技術很強,尋求和吉利合作,太急于求成了。”
媒體們的觀點,陳諾當然知道。他對未來的市場也有一個把握,藍星公司就是需要短時間內一炮打響!
在和BYD的談判失敗之后,市場上就出現了很多嘲笑的聲音。
搜狐某汽車專欄作家就說道:“特斯拉使用極光芯片造成事故的陰云并沒有散去,藍星公司在這個時間段尋求合作,太過于自信。”
網友們也在看藍星公司的笑話。
“承認,極光芯片在計算機上用著很爽,但是一家計算機公司去玩兒汽車,能玩兒轉嗎?”
“贊同,我還沒有聽說過哪個科技公司的老總跨界去玩兒汽車的。”
“反對樓上,樂視的賈總難道不是嗎?”
“賈總?算了吧,一臺概念車賣200萬RMB,他怎么不去搶錢,樂視的錢還清了嗎?”
“陳總可別成為第二個賈總,平心而論,我還是比較喜歡藍星公司的。”
有些嫉妒藍星公司的科技企業也有點飄飄然,似乎藍星公司碰壁,他們就能成功似的。
“哈哈哈,等著看藍星公司的笑話咯。”某科技公司說道。
“藍星公司的產業鏈開始拉長了,不知道這是不是好事。”
背負著輿論強大壓力,劉江峰準備前往奇瑞汽車的總部。
這時候他接到了陳諾的命令,暫停前往奇瑞總部徽市場嗎,去山城,陳諾也會去,所有人員在山城集合。
劉江峰懵了,去山城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