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的力帆員工會發現,力帆集團的最先進的汽車生產車間被封鎖起來,除了力帆集團部分技術能力強的員工和工程師以外,許多陌生的面孔出現在生產區。不斷有材料被運送到廠房中,生產線重新啟動。
生產車間外也被一大群黑衣人把守,看這些黑衣人的裝扮,不像是普普通通的保安,而是藍星安保的精英。
同時鷲鷹無人機也不間斷在工廠區間盤旋巡邏,不斷掃描可疑分子。
陳諾這段時間都在山城市督促生產。
在生產車間,鎳63微型核電池已經轉載到動力系統當中,并且和新制造的疾風發動機取得匹配,開關打開之后,發動機動力強勁飛速運轉著,發動機的聲音非常小,如果在轉載電動車內部加上電動車隔音裝著,這個聲音比起汽車行駛在路上的風聲完全可以忽略。
車身的打造也已經進入尾聲,掀背式的車門開啟方式和猶如子彈頭的前部設計,讓車相當有動力感。
這一輛車的設計,陳諾沒有聘請外界的設計師,也沒有仿照地球任何一家汽車廠商的設計風格,完全是藍星世界實驗室獨自設計后,由陳諾親自督辦完成。
陳諾原本想先打造一輛電動車再采用睿智芯片和小悠推出無人駕駛模式,但是因為囂張的特斯拉和現在國產電動車的窘境,陳諾準備一次性上馬。
藍星電動車將會采用微型核電池以及全新的真正無人駕駛技術。
“小悠,電動車了的內飾設計和智慧化系統你準備怎么弄?”陳諾在車間的實驗室和小悠討論著。
“我建議采用空天車的設計方案,圖表化操作和語音控制同時上馬,保留駕駛員室,但是取消方向盤和油門,只保留類似以空天車的一個控制方向和速度的杠桿。”
這是相當大膽的設計,取消方向盤和油門等于是將駕駛系統全部交給睿智芯片和小悠完成,今后的車輛都不需要司機了。
陳諾認為這個設計太大膽,藍星的空天車之所以采用這樣的設計,是因為藍星人經過了幾十年的無人駕駛,早已經習慣了人機交互系統,再加上IICE設備可以及時將人類的思維傳遞給空天車,所以即便在及時尋路這種狀況下人們也可以很快把信息轉交給系統。
但是地球不能這樣做,至少第一代無人駕駛電動車不能這樣做。
地球的人們還不習慣自動駕駛模式,有預定的目的地還好,如果沒有預定的目的地,就需要人類親自動手駕駛,或者在思索后告訴無人駕駛系統。因此,陳諾認為保留方向盤和油門、剎車是有必要的。
在經過和小悠的反復探索,以及和車間汽車生產工程師的反復討論之后,陳諾還是決定保留現在汽車擁有的基本系統——方向盤、油門、剎車、手剎。
但是中控臺被一塊大的高清液晶屏說取代,液晶屏的操作非常簡單,適合所有的人群。不喜歡使用液晶屏的駕駛員也可以用語音和系統交流信息。
小悠的智慧型不是蓋的,你用普通話小悠能聽懂,你用最土最難懂的家鄉話,小悠經過短時間的學習后也能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