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諾將束管列車的詳細測試資料發送到萬部長的郵箱,整個文本有一千多頁,從設計產品的外觀、性能到未來的意義等等。
文本由小悠整理,無論是在邏輯還是在文字上都能夠準確表達陳諾的意思。
束管道路對未來華國交通系統和科技領域的影響巨大,也會觸動許多人的蛋糕,可以預料最大的攔路虎就是鐵路方面。
在陳諾對束管道路未來的規劃中,所有中長距離(30公里以上)的旅客投送都采用束管道路,而鐵路將只承擔貨物的運輸。
這種規劃是相當宏偉的,也等于是將鐵道公司徹底轉化為貨運鐵路公司。
華國的鐵老大現在負債約5萬億RMB,不過負債歸負債每年的利潤歸利潤。因為鐵路系統的改革,前幾年也開始實現了每年的年度盈利,鐵路公司去年的稅后利潤在20億RMB左右的,利潤則主要來自于貨運業務。而負債主要來自于鐵路的建設和列車的成本以及各類人工成本,全國約205萬職工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載人業務能夠有微弱的盈利就不錯了。
如果陳諾搶走了鐵老大的蛋糕,從短期來看,鐵老大將會陷入無旅客可送的窘境,國家當初投資上千億RMB投資建設的高鐵和動車系統也會失去作用。鐵路200多萬名職工的大部分會面臨轉崗的風險。但是從長期來看,貨運列車的運行的成本要比運送旅客小很多,有助于鐵路公司控制負債風險,實現平穩運行。
從此以后,華國的貨運和客運可以完全分離開來,束管道路和鐵路將會各司其職。這對鐵老大的轉型和徹底盈利都有好處。到底能不能實現,就要看國家有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就像陳諾市場和代燕菲聊天說道的那樣,要是鐵老大沒有國家的扶持,像歐米國家那樣自負盈虧,它早破產了。
束管道路和鐵路系統不同,束管的建造成本低,維護成本更低。在陳諾的設想中,從檢票到旅客上車到最后的運行,都會交給用睿智芯片打造的系統處理,速度快效率高。束管道路系統將會徹底實現智能化!最多在每輛列車和每個車展配一些全副武裝的安保人員和指引員。
小悠也給束管道路計算過一筆賬,如果按照現在鐵路旅客的數量和票價,束管道路的純利潤將會在35%以上,非常不錯的數據。
再有,陳諾也沒有打算馬上讓束管道路投入使用就盈利,他需要的是束管道路變成藍星集團的一個個觸角,將藍星集團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發揮到華國的每一個角落,讓更多的民眾認可藍星集團,認可藍星集團的科技能夠將華國帶向更光明的未來,認可藍星集團引領的科技革命,這才是最主要的。
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歐洲列強在華國最喜歡做的事就是修鐵路,虧本也要修鐵路,就是這個道理。
報告通過加密的方式傳到了科技部,陳諾也準備在科技部同意方案后再找江城市政府談。
讓陳諾沒有想到的是,萬部長現在并不在部門里,而是過上面高層叫去問話了,原因藍星集團拒絕和中科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