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諾又問道:“那藍星究竟在哪里?”
沐子沒有回答陳諾這個問題,反而問道:“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注1)是矛盾的嗎?”
相對論建立了經典物理體系的基礎,量子力學則是現代物理學的一項分支。
兩者之間有很多矛盾,從愛因斯坦與波多爾斯基的世紀爭論開始到現在支持兩種觀點的人依舊在爭論著。
兩者之間的確有很多矛盾之處。
廣義相對論是無限可分的,量子論是不連續的,有最小單位。
廣義相對論可以由A狀態推到B狀態:你扔出一個球,只要知道初始條件(如初始力、方向、球體質量、引力大小、空氣阻力等)就一定知道球下落的軌跡的坐落點。
量子論由狀態A到狀態B是不可預測的,是隨機的,比如著名的薛定諤的喵喵(愛因斯坦最痛恨這點)。
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是因為空間彎曲形成的,卻無法把其他三種力(注2)幾何化。
來到二十一世紀,量子力學很多理論運用到了實踐,比如量子糾纏實驗以及衍生的量子通訊等等,但是不同立場的人依舊各抒己見,畢竟量子力學會顛覆傳統力學的圣殿,而支持量子力學的人也無法辯駁相對論。
陳諾沒有回答這個問題,畢竟專業物理學學者一時半會兒也把這個問題回答不清楚。
沒有等陳諾回答,沐子說道:“在二維狀態下生活的生命,他們擁有自己的物理學規則,他們知道長、寬,以為自己明白了整個宇宙,他們無法理解高,無法理解投影在他們平面空間上的三維影子。
忽然有一天,二維空間的一名賢者發現自己的世界突然出現一個影子(樹木的影子,二維世界的人不知道樹木的存在),他通過不斷的研究,發現了這個影子一定是自己世界外面的什么東西在這個世界的表現,他驚呼著宣布了這個消息。
但二維空間的生命無法用自己現有的物理規則解釋影子,他們只能看到三維物體在平面的投影,發現投影有時候大,有時候小,有時候在東,有時候在西,毫無規律。賢者無法用長、寬去描述投影的規律,隨后這種投影和二維世界的物理理論變成了駁論。”
沐子說道:“二維世界的人永遠不知道,如果放在三維世界,長、寬、高是統一描述事物存在的。”
沐子講的這個故事其實是在寓意人類。
陳諾說道:“人類生活在三維空間(注3),人類也擁有適應于三維空間的物理規則,以為自己理解了整個宇宙,忽然有一天出現了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變得不可琢磨,用相對論無法解釋,被科學家們認為是隨機的,愛因斯坦也憤怒地說道:‘上帝從來不扔篩子。’如果放在更高維度的空間,量子力學是否和相對論一樣也是描述事物的基本定律,只是三維的人類只能觀察、利用無法掌握原理而已。”
沐子笑道:“陳諾,你是聰明人。宇宙其實是有規則的,在大爆炸初期一切都已經注定了。無論量子力學還是相對論,在大爆炸初期都是統一的。那時候,時間、空間、物質、能量等等都融為了一個整體,所有的維度都在一起,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可以歸結為一個理論,宇宙中的四個力都能得到完整統一的一個解釋。”
沐子向陳諾講述的是藍星世界已經研究透了的物理學說。
(注1:藍星世界有相同的理論,但是學術名稱不同,為了統一都采用了地球名稱,藍星世界所在星系叫太陽系也是統一的說法。)
(注2:宇宙四大基本力是強核力、弱核力、電磁力以及引力。)
(注3:人類只能隨著時間的流逝推進,不能改變,時間只能和空間統稱時空,無法單獨算一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