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精心排版的《超弦產生以及組合引力波效應》加足馬力開始印刷。
三天后《物理學報》做出了藍星集團的特別版,《超弦產生以及組合引力波效應》。
中科院和各大高校物理實驗室是《物理學報》的主要訂閱用戶。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王所長按照慣例會翻閱《物理學報》的一些內容,即便現在《物理學》報的內容越來越差。
王所長看到今天拿到物理學報愣住了,這不是雜志了,是一本書,“《超弦產生以及組合引力波效應》,這是什么?”
王所長感興趣了,翻看雜志仔細研究。
隨著頁碼數的增加,王所長的臉色也變了。
“馬上讓所上的人開會!”王所長對辦公室說道:“對了,今天的《物理學報》有沒有電子版?如果沒有,馬上問雜志社要電子版,放到會議室的投影去。”
中科院研究所會議室、
王所長神色復雜的說道:“藍星集團找到了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終結統一,他們找到了物理世界的最小單位,他們創造了引力波……”
中科院的學者、專家、教授們面露震驚之色,說道:“能夠創造引力波?”
王所長說道:“你們看下這篇著作,我覺得這是繼相對論后,人類世界最偉大的物理著作。”
同時,在華國各大高校的物理實驗室,大家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在研究藍星集團的《超弦產生以及組合引力波效應》。
“物理學歷史要改寫了!”清華大學某空間物理專家說道。
作為人類的基礎學科,華國的物理學在這幾年飛速進步,國家和高校、研究所也更加重視基礎物理學。只有基礎物理學上一個臺階了,國家的整體科技才會上一個臺階。
藍星集團發表的《超弦產生以及組合引力波效應》有跨時代的效應,他解決了許多當今許多物理學的駁論。
最主要的是他提出了引力波組合,讓引力波的創造成為可能。
創造引力波,會產生怎么樣的科技革命?大家不敢想。
在互聯網時代,《超弦產生以及組合引力波效應》的發表很快就得到了微博民科大V的關注。
這名大V在微博上轉載了藍星集團實驗的大概內容。
從這天開始,持續幾個月的爭論將在華國的物理學界展開,爭論將由華國蔓延到全球,最后在藍星集團完成反重力空天車的研制后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