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越喝了口飲料,打開之前在影院里用手機記錄的時間點,然后繼續在鍵盤上敲打起來。
“有意思的是,這次《瘋狂的小隊長》這部電影,我們把片頭片尾去了,正好也是110分鐘,還真像是從美萊塢學來的手法。”
“我們看一下,根據美萊塢110頁劇本論,一部電影敘事節奏是怎樣的。”
“然后,我們再看下,《瘋狂的小隊長》這部電影,它的敘事節奏是怎樣的。”
許越第二遍去看這部電影,就是為了記錄,電影的敘事節奏,將時間點記錄下了,等寫完文稿,制作視頻的時候,許越還得制作兩條數列在視頻上進行對比。
而每條數列上,有相應的時間軸,可以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分,讓大家一眼能看出差別。
“這是我在影院看了兩遍《瘋狂的小隊長》后,總結的這部電影的故事架構。”
許越看著自己手機上記錄的時間點,然后打起字來。
“第一條是美萊塢的電影敘事結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開場和鋪墊大約占5分之一的篇幅,也就是20分鐘左右,而《瘋狂的小隊長》這部電影,開場和鋪墊實在太長,足有40分鐘。”
“這部電影的故事又并不復雜,又沒有足夠有趣和吸引眼球的內容,這40多分鐘全在描述小保安多么善良,生活多么悲慘,以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我估計編劇是根沒東西編了,所以才這樣塞進來一些事件。”
“而且展示小保安善良和悲慘的事情,又沒什么邏輯,脫離現實,所以這段戲實在讓人昏昏欲睡。”
“我建議這部電影的導演和編劇,去看看《虎狼山》的開場,人家電影開場一句臺詞都沒有,就是設計了一場追逐打動的戲,可是這里面卻將兩個人物的性格,能力,以及社會環境都交代清楚了,而《瘋狂的小隊長》40多分的開頭,什么都沒交代清楚。”
“開端和鋪墊之后,電影故事一般會進行的是事件的持續發展或者失控階段,我們看到在美萊塢劇本論的模式下,這部分也要占25分鐘到半小時左右,可是《瘋狂的小隊長》這部電影這部分完全看不出來。”
“事情的發展被他們安排到上層的會議室里,通過幾個上層人物的對話,來展示事件的進度。”
“這導演是多無能才會這么來表現一場恐怖襲擊呢?編劇也一樣,這都能想出來,也是牛掰。”
“我們再看美萊塢里的劇本,通常會有B故事,以《瘋狂的小隊長》來說,A故事就是這個保安隊長誤打誤撞化解恐怖襲擊的故事,那B故事,就是他和白富美的愛情。”
“正常劇本里,主線故事和情感走向是相互牽扯的,感情去推動故事,再用故事牽引情感,情感與故事一同發展,在最后一同進入**,然后電影就可以進行收尾了。”
“可是《瘋狂的小隊長》這部電影,顯然不是正常的劇本,這里面主線故事和B故事的情感走向,毫無關聯,單獨拿出來都絲毫不影響全篇。”
“對不起,我好像說錯了,還是有點影響的,沒有這個B故事,主線故事估計還不至于這么混亂。”
“我估計這部電影的創作團隊套用公式,只知道要走B故事的感情線,但根本沒辦法把主線故事和B故事結合起來。”
“總之一句話,就是編劇水平不行。”
“作為一部爆米花電影,如果你在電影**部分有足夠亮眼的表現,前面那些缺點其實都可以忽略,但是《瘋狂的小隊長》這部電影的**部分更是糟糕。”
“按照劇本理論,**與結局大約也要占二三十分鐘才可以,太短觀眾會覺得倉促,太長會影響**戲份帶給觀眾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