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輝連忙說道:“鈺蓮姐,你就不要埋汰我了,外人這樣稱呼這樣稱呼也就算了,你可別這樣別扭,你還是和以前一樣,叫我建輝就行。”
陳鈺蓮自然不希望自己和李建輝關系那么生疏,不過她也清楚,在公司李建輝需要老板的威嚴,不然鎮不住公司那群人,畢竟李建輝年齡不過十七,相貌還有些稚嫩。
她和李建輝說好,私下里她依舊稱呼李建輝的名字,在公司和以及大的公共場合上,則稱呼為李生。
幾人商量好陳鈺蓮加入公司的問題之后,正準備向李建輝家里走去,這時候又來了一群十一二歲的小孩,一個個邊跑還邊喊到:“建輝哥,建輝哥,劉嬸她們讓你和欣怡姐、鈺蓮姐回去準備吃飯。”
看著眼前這些小孩,李建輝都非常熟悉,曾經他可是孩子王,帶著一群小家伙沒少調皮搗蛋。
因為穿越而來,他對其中一個十一歲多的女孩多看了幾眼。
溫碧玉,這時候還只是一個農村小丫頭,家庭背景和陳鈺蓮差不多,因為其父親并不勤奮,因此家里經濟條件比陳鈺蓮家還要貧困一些。
就現在這看著有些像野丫頭一般的她,未來能夠成為無數男人內心中的夢中情人,和陳鈺蓮一起成為調景嶺的名人。
這地方是香江極其特殊的地區,這些孩子和李建輝等人一樣,都是曾經那批人的后人。
曾經他們父輩是被遺棄之人,還曾一度和這邊的左派對抗,也好在香江政府把調景嶺拿出來安置了這批人,才讓他們生存了下來,從此結婚生子,在這地方扎了根,也才有了李建輝他們。
雖然依舊貧窮,但隨著這里的人不斷走出去,經濟也不斷得到了改善。
這里的人們曾經也抗爭過,也曾幻想過,最后他們發現要想過上好的生活,只能夠靠自己。
曾為其賣命的組織已經不再管他們的死活,曾經用生命捍衛的家也成了回不去的故鄉。
他們只能把調景嶺當成自己的家鄉,努力改變家里的生活,也改變調景嶺的各方面基礎條件。
曾經的身份已經遠去,不管是李建陽還是陳鈺蓮等人,都不會在乎自己父親曾經的身份,那些和他們沒有任何的關系。
他們只把香江當成他們的家,他們的故鄉就是香江,就在這調景嶺。
未來他們的資料只會記錄他們是調景嶺人,而不會是哪里哪里,他們的根就是這里。
與穿越而來的李建輝不一樣,李建陽和陳欣怡、陳鈺蓮等人接受的完全不一樣的教育,他們一些思想和認知和李建輝有著極大的差別,在一些事情上看法完全不同。
就比如這一年來,已經有不少人前往內地探親,回到自己的祖地看看,但調景嶺之內,沒有一家返回。
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心里有怨,更加有懼,他們不愿意以自己的安危去冒險。
因為特殊的時代,因為調景嶺這特殊的環境,也導致李建輝和出生在這里的兩位大明星關系都還不錯。
陳鈺蓮不用說,那可是從小的同班同學,一直到中五畢業。
溫碧玉一直都是可愛的小妹妹,時常跟在他他們這些大一點的孩子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