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匯豐還是渣打,他們都不愿意看到四大洋行之間相互持股的局面,更加不愿意看到其中的兩家合并。
李建輝這次行動顯然有些挑戰香江英資財團的底線,也不知道待這消息傳出去之后,香江幾位大班王會做出怎樣的反應。
馮景禧笑著說道:“李生真是擁有大氣魄之人,四大洋行百年來一直是我們香江華資頭上的四座大山,會德豐已經搬開了,現在看樣子和記黃埔也不遠了。”
“我一直認為香江主要產業還是讓我們華資來控制比較好,這樣也有利于香江的穩定,幾大洋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香江發展做出了一些貢獻。
但畢竟是英資資本,和我們并非同路人,若一直讓他們在香江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未來對我們只怕非常不利。
和記黃埔目前問題多多,我面臨主要對手還是匯豐,還希望馮生看在大家同根同源的份上,能夠助我一臂之力。”
對于出售手里的股份,馮景禧自然不會拒絕,他證券公司主要就是干這個的,他可沒有要去經營和記黃埔的意思。
在他看來,匯豐只怕早就想要出售手里的股份,只不過找不到合適的人接盤而已。
現在和記黃埔本就是一個大泥潭,一個不好股價就會閃崩,當初他吸納這些股份,其實是看看華資誰會對這公司出手,到時候好賺點差價。
誰知道包船王寧愿與怡和搶九龍倉也沒有對和記黃埔出手,李建輝寧愿從馬登家族手里高價收購會德豐,也沒有找匯豐商討收購手里和記黃埔的股份,這讓他有種股份砸在了手里的感覺。
和記黃埔不是會德豐,這個時候各界對和記黃埔看的相當低,去年在四大洋行里面,和記黃埔處于末尾。
也一定程度導致各方對他的估值要低于在股市上面的市值,這也是為何前世匯豐能夠差不多半價甩賣給李超人的原因。
沈弼做人情是一方面,和記黃埔自身問題才是最大原因,要不然沈弼也不敢那樣干,不管他是大班王也好,還是香江財神也罷,終究不過是一個打工人,他在匯豐任何決定,首要準則是不能夠損害匯豐利益。
匯豐可不是沈弼一個人說了算,一樁生意真要是讓匯豐損失數億甚至上十億,哪怕他能力再強,也只有被辭退的下場。
因此對于和記黃埔的收購價,李建輝并沒有進行溢價收購,而是采取目前的市場價。
馮景禧同樣清楚和記黃埔具體是一個什么情況,如果李建輝不收購,他手里股份只能砸在手里,一旦選擇出貨,必然引起和記黃埔股市大跌。
李建輝出的價格已經達到了他心里的預期,因為華資的連番動作,加上大盤推動,這大半年和記黃埔股份漲了不少,他這筆生意還是賺了不少。
“李生,我也不獅子大開口,就以你說的價格交易,也希望今后我們雙方弄夠加深合作,若你旗下公司有上市需要,還請能夠考慮新鴻基證券。”
既然對方都這么爽快,李建輝也立即回應道:“新鴻基證券是我們香江知名證券企業,在西歐和北美都有強大的影響力。
未來我旗下有企業上市,一定會與新鴻基證券公司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