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只是因為企業經營不善倒閉所引發,并不會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
而這次性質完全不同,一個處理不好,就會給他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稍微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對著斯坦德說道:“你們一直在密切關注著李建輝和欣建系,現在你告訴我,這里面有沒有欣建系在操縱?”
“根據我們在欣建系內部的人員匯報,李建輝這兩天并沒有什么動作,而且據傳言,欣建系暫時放棄了在香江的繼續擴張,準備開發寶島和新馬泰市場。
欣建系以韋理為首,包括輝鴻集團常務副總裁王海川、欣建集團副總裁欣建銀行總經理薛益陽、會德豐置地集團副總裁甘慶林等今天上午已經飛往了臺北。”
聽這次沒有欣建系參與,麥理浩心情總算好了一點兒,他也不希望和李建輝完全撕破臉,只要李建輝能夠知趣,他也不會去特意找欣建系麻煩。
他轉頭詢問警務處處長德克恩,他不相信這次是這些人自發的,這背后必然有勢力在操作。
他不管這是英資大班們想要借刀殺人,還是元朗背后利益者操縱,查出是誰在指使,他要讓對方付出慘重的代價。
“根據我們對請愿人群的詢問,目前并沒有查到有勢力在幕后操縱,這些人都是元朗各村的村民,有不少都在市區上班。
他們期望這條道路通車之后,他們上班回家更便捷,甚至都不需要再在市區租房居住。”
這樣的回應麥理浩顯然不太滿意,他怒聲道:“你確定收到報告的真實性,開什么玩笑,沒有人在幕后籌劃,這些人怎么會在今天同一時間來到了總督府、行政司、運輸署外?”
德克恩把手里的資料遞到了麥理浩身前,并且出聲道:“這上面是我們警務處調查的詳細報告,我和幾位副處長進行了核實,確實沒有證據表示這次有勢力在幕后操縱。”
麥理浩接過資料,開始詳細的翻看起來,看著像是那么回事,但他總感覺這有些不對,總感覺這報告太過完美了一些。
認真看了看德克恩,見對方面對自己的眼神并沒有躲閃和心虛,他放下了內心的猜疑,又詢問夏鼎基對目前局勢的看法。
“目前關于荃灣經過大欖隧道到元朗公路的輿論非常大,尤其是香江各大媒體,對其都非常關注。
現在我們拖的越久對我們就越不利,倫敦那邊要求我們盡可能維持香江穩定,相信那邊絕對不愿意看到這樣的情況經常發生。
我個人建議是把這條路定下來,通車時間可以拉長,隧道建設也不一定要與欣建系合作,完全可以我們政府或者英資企業修建。”
麥理浩陷入了沉思,他發現這位當了他將近八年的助手似乎和他并不是在同一條線上。
或許在夏鼎基的立場,經濟發展才是第一要務,欣建系發展龐大與否根本就不在意,只要欣建系能夠拉動香江經濟發展,哪怕是形成壟斷只怕夏鼎基也會支持。
作為行政司長官的夏鼎基主要政績就是香江經濟發展,這邊經濟發展的越好,調回倫敦政府任職的機會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