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要說的強調一點,日本財團和美國財團之所以針對欣建系甚至是東華會,而不是華新會、新亞會、香華會。
主要是因為產業結構上面的問題,這些財團只希望我們發展地產、酒店、航運、金融這些沒有太高技術含量的產業。
這些產業沒有什么專利技術,不可能打壓限制誰,也沒有定價權,更沒有話語權。
而研發制造型產業不同,比如芯片,比如特鋼化學配方,比如尖端的發動機技術,比如顯示屏技術,這些定價權目前都在日美手里。
我們一臺街機制造的成本,一大半都在芯片上面,而且還很容易被卡脖子,對方哪怕漲價我們也只能被動接受。
接下來欣建系在發展地產、金融、零售等產業的同時,也會加大對半導體、造船、汽車、家電、電腦硬軟件、通信等產業的投資。
這些產業未來勢必會與日美財團競爭,我也無意讓欣建系成為日美財團的附庸,因此后續為了市場的爭奪,欣建系與日美財團的關系可能會越來越僵。
如果各位擔心因為欣建系的緣故影響到你們的發展,可以選擇退出東華會。
你們不用擔心退出之后會怎樣,我能夠理解大家的選擇,我們的合作也不會受到什么影響。”
對于日美這些財團,這些人也有所耳聞,知道他們都是巨無霸,而且目前美國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市場,和這兩國財團對上,對于欣建系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作為已經超越包船王坐上香江僅次于李建輝家族的第二大華人家族掌舵人,李國保旗幟鮮明的表示站在李建輝身邊。
“各位,我清楚日美財團的龐大,但那又怎樣,我們東華會想要在世界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要進入這些產業,我們東亞李家愿意和欣建系一起面對日美財團。
而且從這看來僅僅發展金融和地產,這些大財團根本就不會把我們當回事,我們東亞控股也計劃向實體制造業進軍,我到要看看這世界有沒有我們東華會的一席之地。”
雷覺坤、馮敬堯、陳志勇、潘志勇、葉罕、辜震甫、謝富年等相繼表態,沒有一位提出退會。
而且這次也激起了眾人內心的憤怒,鬧了半天他們自以為是一方豪強,這些頂級財團根本就沒把他們放在眼里。
他們實力雖然不如欣建系,但他們也不需要如同欣建系發展那么廣,他們只發展一個實體產業,他們倒要看看能不能給這些財團制造威脅。
李建輝要進入電腦產業,他們就進入配件,顯卡、聲卡、儲存器等,軟件方面也跟進,欣建系進入操作系統、辦公軟件,他們就進入數據庫、企業軟件開發等。
這次對方不是和華新會建立了一個電腦代工生產基地嗎?他們就直接建立一個自己的電腦品牌,而且主要硬軟件還自己內部出品。
這些人有想法,李建輝也是下了血本,不僅資金上給與支持,很多想法以及要對標的公司都幫他們制定了出來。
不管結果如何,總要去試一試,而且目前這方面也就美國跑在了前面,他們也不是沒有機會,最不濟他們也能夠在大中華區占據一定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