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不得不感嘆命運的奇妙,本來李建輝以為自己的到來能夠改變一些人的命運,比如何猷光,只可惜終究沒有能夠躲過命中之劫。
只不過延緩了一段時間而已,前世是在1981年夫妻二人車禍逝世,這一世還是因為車禍的緣故。
這位何家最杰出的接班人逝世在香江上層圈引起了不小的風浪,也讓各大家族更加重視接班人的安全。
李建輝也在某一刻在想自己建立的一切,最終是否會被這個世界冥冥之中的命運修正,重返歷史軌跡而成為泡影。
他只能是盡可能把握住現在,在還活著的時候去努力發展,不說改變什么世界大勢,至少要改變自己家人的命運。
不管每個人是否有著既定的命運,現在來說關佳慧、陳鈺蓮的命運是肯定已經改變了,除非時光倒流,要不然這兩位再也不可能走向前世的道路。
不管未來如何,現在該怎樣還怎樣,李建輝也沒那么多時間去思考哲學甚至是神學方面的問題。
也不知道布萊恩政府包括后面的倫敦政府為了在談判之中給自己這邊增加籌碼,關于深水埗發展規劃決定相當高效,僅僅不到半個月,就已經定了下來。
按照政府的規劃綱要,支持香江資本在深水埗建立三所大學,其中一所為香江醫科大學。
同時為了進一步改善深水埗交通,在已建設之中的九龍到荃灣線的基礎上,建立深水埗到觀塘的地鐵線路,讓深水埗市民在未來能夠乘坐地鐵直達香江主要城區。
只是在發展方案上面,布萊恩政府既沒有采納包船王意見將其定位為電子半導體高新技術產業研發制造區,也沒有采納李建輝意見將其打造為醫療設備和藥物研發生產區,而是將深水埗定位為香江又一大商業區。
為了加速深水埗從工業區向商業區轉換,布萊恩政府對在深水埗手持工業用地的企業大開方便之門,讓其能夠快速將其轉為商業用地。
反而是商業住宅方面,布萊恩政府似乎并沒有要香江資本大規模在深水埗開發的意思。
在行政局會議結束之后,李國保坐上了李建輝的車,就今天會議的情況與李建輝進行溝通。
“建輝,布萊恩政府這是居心不良啊,我們香江現在不缺商業中心,也不缺大學,反而是研發型制造業和住房方面有著較大的短板。
而深水埗臨近人口密集的港島和九龍城區,住宅區對這兩地是一個極佳的補充,研發型制造型產業也能夠避免香江工業空心化。
但布萊恩政府對此卻視而不見,而是弄出這么一個規劃,只怕未來的結果不會太好。”
相對于李建輝來說,百年東亞李家對于香江感情更深,香江就是東亞李家的根,毫不客氣的講,東亞李家和香江經濟的發展已經連為一體,因此在自己家族產業發展的同時,李國保也希望香江經濟能夠發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