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周琳開始隨意地念出互不相干的詞語,讓姜嶼再不能通過邏輯來進行記憶,只能死記硬背。
“……陽山、化蛇。就這么多,一共兩百二十二個。”
姜嶼又一次復述完畢,話音剛落,相鄰的通道里,昌陽真仙愕然脫口道:“不對吧!哪有這么多!”
他看向黎云,“你有沒有數剛才周琳姑娘共說了幾個詞?”
“啊?”黎云一愣,抓了抓頭發,“我沒注意,”他頓了頓,“姜嶼不是記住兩百多嘛,肯定比這個數多。”
“不對!”昌陽真仙斬釘截鐵地說,“她念的時候我數了,是一百六十九個,”他又看向身后的仙吏,“老黃,你記得是多少。”
須發全白的仙吏老黃咽了口口水,往前翻閱他的記錄,周琳和姜嶼的對話他事無巨細全部記了下來,他找到最開始的字眼,數了數后,“咦”了一聲:“小的只記了一百四十個詞啊。”
說罷將他的記錄拿給昌陽真仙看。
“怎么沒有‘戈陽山’?還有‘鬲水’、‘芟尾草’……”
昌陽真仙一目十行看完全部的記錄,很快就提出老黃的疏漏,加上他補充的那些,正好是一百六十九個詞。
“哎呀!仙君好記性啊!”老黃連連稱贊又連連自責,“小的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行了,”對于他的疏漏,昌陽真仙有些不滿,但又不愿當著黎云訓斥,當下指了指老黃手中的筆,“還不快補上。”
“是是是,敢問仙君,第一個詞是哪幾個字?兵戈之戈,還是歌唱之歌,或是……”
“連戈陽山怎么寫都不知道!差事越當越回去了!”
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疏漏,昌陽真仙更加不滿了,黎云見狀,走到老黃身邊,低聲告知他。
可黎云也不是全都知道,在說到第二十個詞的時候也卡了殼,只好故意把他的疑問大聲咕噥出來:“……是哪個字呢,羽翼的翼,還是翊衛的翊?”
昌陽真仙:“……”
他耐著性子告知,平靜下來后,剛剛的不滿變為不解:為什么同樣是聽周琳的話,他能聽到一百六十九個詞,老黃卻只記下了一百四十個?
難道是因為老黃漏掉的二十九個,恰好都是他拿不準該怎么寫的?
昌陽真仙覺得這個想法有些荒謬,可心里隱約覺得自己似乎抓到了一些關竅。
就在這時,老黃突然抓起幾案上的記錄,奔到昌陽真仙身邊,遞到他面前:“仙君快看!”
昌陽真仙看了一眼后,目光沉沉,片刻后擺了擺手,示意老黃回去繼續記錄。
黎云一頭霧水,等老黃小跑著折回到他身邊后,黎云用眼神示意他:你給他看了什么?
對于他使的眼色老黃視若不見,只有意無意地把他手中的記錄朝黎云的方向偏了兩分。黎云只見那上面最底下有一行與老黃的字跡完全不同的娟秀筆跡:
【我剛剛說的話,如果涉及到你們不知道的隱秘,你們連聽都不會聽見。】
那行字的墨跡不斷變淡,只瞥一眼的功夫,便消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