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青山來說,這是一個高興的日子,他雖然不致力于讀書,但是能獲得高學歷,誰不高興?
和彼得教授一起吃了午飯,劉青山一行人這才返回別墅,然后劉青山就開始打電話聯系。
幾經輾轉,才終于找到他想要聯系的對象:“法赫德先生嗎,我是來自華夏的劉青山。”
聽筒那邊,傳來爽朗的大笑:“噢,劉,我的朋友,我是該向你表示祝賀,還是應該表達慰問?”
劉青山可沒心思打哈哈,他正色道:“閣下,我這邊有一項重大的事情,想要和您面談,我現在正在米國,需要盡快和您進行會晤。”
“非常重要嗎?”電話那邊傳來問話聲。
“沒錯,我們在里蘭近海的海域里,剛剛打出來一口油井,但是我們沒有能力進行開采,所以希望和您進行合作。”
劉青山的用意很簡單,他對這位親王的印象非常好,如今大戰在即,他不想親王成為戰爭的犧牲品。
只要把對方引到米國這邊,就能躲過那場危機。
至于里蘭那邊,目前還在打井勘探呢,并沒有真的發現大油田。
那邊是小五聯系的,雇傭國內的石油勘探船。
雖然勘探船沒有歐美這邊的先進,但是用在近海海域的勘探,還是不成問題的。
現在沒打出來石油,但是劉青山知道,早晚能打出來,所以也不算是撒謊。
對面那邊沉默了一陣,然后親王的聲音又傳過來:“劉,抱歉,我正在國內,目前無法脫身,不過我會派人過去和你聯系的。”
這怎么能行,劉青山有點急了,別人來了沒用,我要救的是你啊。
只聽電話里又傳來對方的聲音:“劉,謝謝你的好意,不過換成是你,在自己的國家遭受危險的時候,你會選擇離開嗎?”
劉青山默然無語,因為他也同樣不會,最后只能道了一聲:“請親王保重,事不可為,不可強求。”
“好,彼此珍重。”對面傳來親王的聲音。
放下電話之后,劉青山沉默許久,最后也只能是長嘆一聲。
第二天,劉青山去颶風影音總部的時候,結果已經有十幾名記者,守在大門口等他。
這兩天,他深居簡出,和記者接觸不多。
“芒廷先生您好,您在最新的論文之中,預測伊國和科國的戰爭,請問您的依據是什么?”
“芒廷先生,如果發生戰爭,會對石油價格產生什么影響?”
“芒廷先生,您認為會有超級大國參戰,由此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嗎?”
劉青山這才明白,原來都是自己那篇論文惹的禍。
他有點納悶:只是一篇論文而已,不至于引起這么大的反應吧?
殊不知,前面兩次精準的預測,已經幫助他積累了極高的聲望,所以他第三次發聲,才會引起如此巨大的關注。
要知道,石油價格對整個世界的經濟,都會產生影響。
應對媒體,劉青山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就笑嘻嘻地扯皮。
“芒廷先生,按照您的推論,石油會漲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