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的時候,王振國跟著一起回村,他要馬上去省城,嘗試新藥。
他的背包里,多了厚厚的幾本手稿,都是啞巴爺爺多年積累的心得,需要他回去細心體會。
和劉青山分別的時候,王振國征求劉青山的意見:“小師兄,是不是應該叫師父給這種藥物命名?”
“老王,這個主要是你的研究成果,相當于你自個家的孩子,還是你自己取名的好。”
劉青山知道師父的性子,根本就不在乎這些虛名。
王振國也明白了劉青山的意思,心中更覺坦蕩,揮手和劉青山作別,和那位吳醫生一起,踏上歸途。
對他來說,這次來夾皮溝,收獲實在太大,不僅僅在鉆研多年的抗癌藥物上有所突破。
更重要的是,拜了啞巴爺爺為師,在品性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隨后的兩天,夾皮溝就變得熱鬧起來,路作家獲得文學獎的消息,在發酵之后,迅速吸引了媒體的目光。
松江日報近水樓臺先得月,搶先派來采訪組,帶隊的,當然就是呂小龍的姐姐呂小鳳。
隨后省報的記者也來了,最后連林子洲,都帶著人民報紙的記者來了。
以林子洲現在的身份,當然不必親自跑,他主要是想來夾皮溝瞧瞧,對這個小山村太有感情了。
一波接一波的采訪,搞得路作家也煩,在接受完人民報紙的采訪之后,直接就和高文學一起,玩起了消失。
后續到達的各路記者,根本找不到人,問村里人,都說那兩位出門了。
這年頭信息不暢,上哪找去?
既然來了,記者當然不甘心,于是就采訪村民,好歹也能多收集點路作家的軼事不是,回去也算有個交代。
“啥玩意,你問老王喜歡啥?這個俺最清楚,老王最喜歡吃俺養的豬肉啦,他能寫出那么好的書,就是吃俺的豬肉吃出來的。”
記者瞧著眼前這個中年漢子,白話的滿嘴冒白沫,不知道這話有幾分的可信度。
再采訪一名村民吧,這是個矮個子的大光頭:“老鄉您說說,路作家平時是怎么勤奮創作的?”
“勤快,誰說老王勤快,這家伙,天天起得賊晚。”
這個回答,同樣叫記者無語:這些村民好像不大靠譜啊。
還是采訪采訪村里的老支書吧,上了年歲的人,肯定有準。
“你說老王啊,老王是個講究人,已經決定把獎金都捐給俺們的夾皮溝文學獎。”
瞧著老支書美滋滋地吧嗒著小煙袋,記者們心中感嘆:不容易啊,終于發掘出來有價值的新聞。
獲獎者捐獻獎金,這個好,作家的光輝形象,一下子就起來了。
然后就聽老支書繼續說道:“俺們村也不能叫老王自己拿錢啊,就定下章程,到時候也跟老王拿一邊多。”
記者有點暈:“支書同志,您知不知道,諾獎的獎金有多高?”
老支書一揮手:“還不到一百萬美金呢,沒事,俺們村里還拿得出。”
記者們都面面相覷:這村的人,看來是真的都不怎么不靠譜啊。
《你好,1983》無錯章節將持續在筆趣閣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筆趣閣!喜歡你好,1983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你好,1983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