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邊走邊聊,前面來到一片巨大的廢墟,吳杰指著這里介紹說:“這里原來就是恭王府的大殿,銀鑾殿。”
都聽過金鑾殿,這個銀鑾殿嘛,還真是第一次聽到。
吳杰就化身成導游:“據說還是當年那位大貪官在這里住的時候,給大殿取了這個名字,可見當時是多么受寵,僅次于皇上了,不倒霉才怪。”
“做人啊,還是不能太飄。”那二爺也感嘆一句。
這時候,李大少帶來的德叔詢問道:“吳先生,這座大殿重修的話,需要投入多大的資金?”
吳杰這么多年,心思都花在重修恭王府上,所以張口就來:“以現在的物價水平,怎么也得大幾百萬吧,這種建筑,用料都十分考究,價格當然也高。”
“就像大殿的橫梁和支柱,都要用整根的上好楠木。”
德叔點點頭:“吳先生,整座王府修繕的費用需要多少?”
吳杰也不隱瞞,又把對劉青山講過的那些,跟李大少的團隊也重新講述一遍。
十億華夏幣,這個造價確實挺高的,即便是對李家來說,也是一個大項目。
李大少和德叔等人研究一下,然后才對周處長和吳杰說道:
“修建方面的資金,才占了一小部分,大部分都用在搬遷方面,而這方面,應該由政府主導才是。”
吳杰沒吭聲,他算是看明白了:這貨港商就是來撿便宜的。
要是政府有這個能力,還差那兩三億的修繕費用嗎,何必找人合作?
相比之下,反倒是劉青山剛才答應得痛痛快快,比港商強太多。
吳杰并不知道,李大少是純粹從商業角度,一切以利益為重;
而劉青山呢,除了利益之外,還有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包含著情懷在里面。
所以從情感上說,吳杰更希望和劉青山合作。
不過他只是這個景區管理處的小負責人,人微言輕,說話不算。
倒是周處長可以逢迎李大少:“李先生,這個意見我會向上面反應的,一定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
旁邊的劉青山也不做聲,只是心里呵呵兩聲。
大家轉了一大圈,又重新回到辦公室,李大少又放了一個大招,只見他朝手下示意一下,就有人從公文包里,取出來一個文件夾。
打開之后,李大少指著里面封存的一張舊紙道:
“其實我們這次來,還帶來了恭王府的地契,從理論上來講,這塊地,應該是屬于我們的。”
連劉青山都愣了一下:不會這么巧吧?
于是他也湊上去瞧了瞧,雖然他不是專業的鑒定師,但是昨天剛在自己的博物館見過類似的一張,跟這個大致差不多。
唯一的區別就是,劉青山手里那張,是后花園的地契,而李大少拿出來的這個,則是前面院子的地契。
如果兩份合到一起,那就完整了。
李大少臉上露出得意之色:“雖然時代變遷,但是聽說內地這邊,也有一些祖產的歸還政策。”
“我們公司,替國家考慮,當然不會白白索要這塊地皮,不過既然是合作,那就涉及到利益分配,在這方面,我們公司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