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小老四笑嘻嘻地和劉青山打個招呼,然后就領著小六子他們,去村里各家各戶竄門。
而山杏則留下來,靜靜地坐在劉青山身邊。
劉青山給維克多等人倒上茶,高文學和路作家,也在旁邊陪著。
隨同維克多來的,是兩位翻譯,他們和高文學和路作家都有過合作。
考慮到山杏沒法長時間留在國外,所以劉青山索性把翻譯給請到這邊,反正這部書的字數也不多。
大家一起工作兩個月,目前已經徹底完成,這次就是專程回來,向劉青山報喜的。
“劉,我都有點嫉妒了,這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維克多喝了一口藥茶,便不無羨慕地說道。
他的水平雖說不是頂尖作家那一批,但是起碼的眼光還是有的。
這本誰動了我的奶酪,看似是寓言故事,實際上,卻反應了深刻的社會現實。
書中的四個人物形象,都極其具有代表性,這樣的著作,是足以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一席之地的。
那兩位翻譯也表示,他們能從事這本書的翻譯工作,非常榮幸,這肯定會成為一本暢銷書。
山杏都被他們給夸得有點不好意思,臉蛋紅紅的。
王二作家也是一臉驕傲,甚至比他自己弄出來一部驚世駭俗的著作還要高興。
隨后又說說出版的事情,這些對維克多來說,都是輕車熟路,根本不用操心。
“開飯嘍!”小六子吆喝一聲。
這邊的客人一桌,劉青山的家人,都在劉士奎那屋吃,反正飯菜都是一樣的。
在座的大多是文人,談天說地,聊得非常開心。
王二作家喝了兩杯酒,興致高漲,去年他獲得了夾皮溝文學獎,這對他很是觸動,除了指導山杏之外,就是自己埋頭著書,終于完成了青銅時代。
今天大概注定是個文學聚會的日子,大家喝得正高興呢,呂小龍就領著一個清瘦的中年人走了進來。
“陳大哥!”路作家連忙起身迎接。
陳作家,那就是白鹿原的作者嘍,劉青山也不由心里一喜:這是寫完了嗎?
陳作家顯得十分黑瘦,不過精神狀態極佳,路作家給他逐一介紹。
他也是曾經的夾皮溝文學獎獲獎者,只是因為閉門造書,所以還真是第一次來這個小山村。
他坐火車來到碧水縣,下車之后找人打聽青山鎮,到了青山鎮之后,又打聽夾皮溝,結果正好打聽到呂小龍頭上,就直接給拉來了。
“劉青山同志,這一次我是來專程登門致謝的。”陳作家非常樸實,我著劉青山的手,使勁搖晃。
雖然他也在省作協擔任要職,但是作協根本就是個清水衙門,所以在創作白鹿原的時候,啃饅頭,吃咸菜,也是家常便飯。
在這種困境中,夾皮溝文學獎的五萬元獎金,給予他極大的幫助。
所以在書成之后,他就急火火地趕來。
他是一個十分傳統的人,秉承著知恩圖報的理念。
本來嘛,根本都沒見過面,就直接獲獎,并且領取了巨額獎金,陳作家心中無比感激。
劉青山也親熱地和對方握手:“我也叫你陳大哥吧,到了我家,就別說見外的話,先上桌,邊吃邊聊。”
陳作家也不客氣,上炕熟練的盤腿,然后就和高文學還有王二作家等人招呼,包括維克多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