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劉青山也有過一些接觸,主要是通過朔爺老馬他們京幫認識的,這些人組織了一個編輯圈子,專門寫劇本之類的,也能混點小錢兒。
老馬的海馬歌舞廳,前兩年投資了四十多萬,結果賠得挺慘。
要知道,這時候首都的四合院,兩萬塊錢就能買一套,要是老馬把這筆錢都押到四合院上,估計以后都能成京城首富。
在劉青山家里,莫作家慢聲細語的閑聊著,他個頭不高,腦袋顯得特別大。
莫作家最感興趣的,就是翻譯著作方面,他有點羨慕路作家,一樣寫書的,人家都賺美金,得諾貝爾文學獎,他自我感覺也不差。
思索一番之后,欠缺的就是翻譯和出版渠道。
所以在被通知獲得夾皮溝文學獎之后,就樂顛顛地來了。
高額的獎金是一方面,最主要的,還是想找找路子。
對于這樣植根于民族的作家,劉青山當然鼎力支持,答應把維克多的翻譯團隊,介紹給莫作家。
反正這次獲獎的獎金,估計是剩不下嘍,維克多的翻譯團隊,收費可一點不便宜。
上次翻譯山杏的那本小書,友情價,還收了五萬英鎊呢。
不過維克多前兩天打電話說,目前已經出版銷售,竟然出現了一股搶購潮。
首印十萬冊,不到一周時間,就被搶購一空,出版社正抓緊時間印制呢,這次直接印刷一百萬冊。
劉青山知道,這本書,注定會大火的,別說一百萬冊,一千萬冊都是小意思。
在看到山杏這個十五歲的小姑娘,就已經跑到國外賣書,把莫作家給羨慕壞了,眨巴著小眼睛跟老五說:
“山杏同學,這夾皮溝文學獎,應該頒發給你才對。”
劉青山也大樂:“莫大哥,好飯不怕晚,我敢說,在將來,你也肯定有機會登上諾獎文學獎的領獎臺。”
莫作家也目光堅定地點點頭,心里暗暗下定決心。
來采訪夾皮溝文學獎的記者,是青年報的記者郭小路,本來采訪的重點是獲獎者莫作家。
結果意外得到山杏的事跡,這個更具新聞性啊:十五歲的天才女作家。
于是就準備對山杏進行采訪和重點報道,卻被劉青山給攔下:“我妹妹還小,等過幾年再說吧。”
他熟悉山杏的性子,安安靜靜,并不希望生活聚光燈下。
郭小路有點莫名其妙:人家都出名趁早,一門心思要上報紙呢,到你這可好,直接往外推。
劉青山一瞧這記者還不死心,就樂呵呵地跟對方說道:“其實要采訪的話,還有更大的新聞,不過要等人民報社的記者到來之后,再一起進行。”
“劉總,能不能提前透露一下?”郭小路被弄得心癢癢。
來到這個小山村之后,他也漸漸發現,這里簡直是個寶藏,可發掘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光是住在這個小村的諾獎獲得者,就有兩位。
要知道,放眼全國,也就這么兩位啊。
劉青山嘿嘿一笑:“您先別急,等我們合作社召開分紅大會,一切自然知曉。”
喜歡你好,1983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你好,1983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