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太陽,已經晌午了,劉青山就提議找個小館子吃點飯,結果被劉銀鳳給瞪了一眼:“下館子多貴,我回學校吃食堂!”
張隊長也從自己的挎包里,摸出來幾個玉米面大餅子,甚至,餅子里還夾著兩條醬缸腌的咸黃瓜。
隊長叔遞給劉青山一套餅子咸菜,然后,自個先咬了一大口:“青山,就這湊合一頓算了。”
“咱們不花合作社的公款,俺掏腰包請你們還不行嗎?”
劉青山雖然很欣賞這種艱苦樸素的作風,可是也不能太艱苦啊,賺錢就是用來改善生活的嘛。
不得不說,在消費理念上,他還有點不大習慣,或者說,跟這個時代有點不大合拍。
“誰的錢也不能亂花。”
劉銀鳳和隊長叔,幾乎是異口同聲。
沒法子,劉青山只能蹲在路邊,啃餅子嚼咸菜,渴了,就拿綠色的軍用水壺灌兩口。
三五分鐘就吃完了,倆人抹抹嘴,然后用自行車把劉銀鳳送到一中的宿舍。
學校的宿舍就是兩排紅磚房,一邊是男生的,一邊是女生的。
劉青山在這里住過三年,再次見到熟悉的場景,還真有點親切。
幫著二姐把東西搬到寢室,一間房,就中間是個狹小的過道,兩旁全是床鋪,一邊三張,還是上下鋪,一間不大的屋子里,滿滿當當能擠十二個人。
屋里已經來了五、六個女生,正打掃衛生呢,這時候的女生宿舍,還是很干凈的。
原因很簡單,這會兒農村的女孩子,從小都在家里跟著大人做家務,下地干活,都是勤勞的女性。
隨便掃了一眼,床鋪上也都非常簡樸,沒有太過花哨的飾物,被褥也大都洗得褪色。
這些學生,都是在清貧中,以后人難以想象的勤奮和毅力,希望能通過求學,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對于當時農村戶口的人來說,考上大學,畢業有個穩定工作,吃上商品糧,這是魚躍龍門的唯一機會。
知識改變命運,絕對不是一句口號!
“銀鳳回來啦,哇,你這是錄音機吧!”
伴著一聲驚呼,那些女生都放下笤帚和抹布,紛紛圍住劉銀鳳。
“有沒有鄧麗君的歌?”
“聽什么鄧麗君,有沒有劉文正的?”
“我還是喜歡龍飄飄的歌……”
一片嘰嘰喳喳,劉青山則直接被忽視,差點都被擠到門外。
“別吵別吵,這是聽英語磁帶的。”
劉銀鳳熟練地塞進去一盤磁帶,打開后錄音機里,就傳出來流利的朗讀聲。
“哇,發音好標準!”
“哈,我聽說,來年的高考,英語的分數,就開始按照百分來計算,還正發愁呢,銀鳳姐,你以后就是我親姐,我以后天天晚上就摟著錄音機睡啦!”
“哦,原來,這里的聲調應該這么讀的,要是早點聽磁帶,去年的那道題,我就不會錯嘍,好可惜……”
又是好一陣吵鬧,劉青山又不由自主地往門口退了退:這個時代,教學資源還真是落后啊,一盤英語磁帶就叫這些女生都瘋狂啦。
但是,可以指責這個時代教育的落后,卻不能貶低這個時代人們刻苦的精神。
正因如此,劉青山對這些學子們,心中充滿了敬意:曾幾何時,他又何嘗不是其中的一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