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起來又酥又脆直掉渣,是劉青山小時候最喜歡的零食。
只是到了后來,這種糖就越來越少了。
那還客氣啥,直接買二斤。
樂得小老四嘴巴都合不攏:“哥,咱家灶王爺能吃了這么多嗎?”
“那不是還有你們這些小仙女嘛。”
劉青山拍拍兩個小家伙的帽子,逗得她們都美滋滋的:嘻嘻,小仙女呀。
一路采購下去,最后劉青山都拿不動了,主要是又買了凍梨凍柿子山里紅這些,都凍得叮叮當當的,死沉死沉的。
還好,迎面看到母親和二姐他們,這才幫著分擔一些。
雙手獲得解放的劉青山,又盯上了那邊幾個賣山貨的,半面袋子松籽,一麻袋大榛子。
尤其是地上擺著的幾只直挺挺的野兔,叫他很是眼饞。
反正野兔也不貴,全都包圓啦,回去好好加工一下,吃著比豬肉還有營養。
在這個人們普遍還在追求吃飽和吃好的年代,劉青山就逐漸開始注重營養了。
他希望,家人都能健健康康的,多享受美好的生活。
還有那半面袋子松籽,劉青山也買了,這玩意老少皆宜。
那幾個賣山貨的農民,一瞧劉青山出手大方,也就跟他搭訕幾句。
其中一個戴著一頂狍皮帽子的中年人,還拽出來一個鼓鼓囊囊的麻袋,里面直動彈,好像裝的活物。
他對劉青山說:“小兄弟,俺掏雪窩子掏出來的沙半斤,你要不?”
沙半斤!
劉青山眼睛一亮:這可是好東西啊,味道也就僅次于飛龍。
不過他買來,可不是吃的,而是準備搞特種養殖的。
像養雞這種門檻比較低的,等大批上馬之后,利潤就低了。
劉青山知道,再過兩年,野生動物保護法一頒布,想吃野味就難嘍,所以還是未雨綢繆的好。
沙半斤也是一種飛禽,學名叫沙斑雞,也叫沙半雞,毛腿沙雞之類。
因為它們的重量基本上是半斤左右,所以老百姓更習慣叫它沙半斤。
老話說:寧吃飛禽二兩,不吃走獸半斤,沙半雞的肉能溫補脾胃,可以入藥,是上等的食療佳品。
只可惜再過幾十年,數量變得十分稀少,很難再吃到了。
“都是活的嗎?”
劉青山小心地把麻袋打開一個小口兒,向里面瞄了眼,里面都是渾身長著半點羽毛的禽類,比鴿子稍稍大一點。
尾巴和翅膀有點像野雞,長著長長的翎毛,顯得還挺大似的,其實這玩意真沒多少肉。
“都是活的,一共十二只,一塊錢一只咋樣?”
那個戴狍子帽子的,也并沒有獅子大開口,但是價錢也絕對不便宜。
這時候的人對野味兒之類,可沒那么大的興趣。
白條雞才一塊多錢一斤,你這半斤就一塊錢?
“大叔,十二只,給你十塊錢咋樣?”
劉青山還了個價兒,那個中年人也挺干脆,直接連麻袋都送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