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知道,牛的食量大,而且還會倒噍,也就是反芻。
所以吃草的時候,咵咵咵還是很快的,老牛吃嫩草嘛。
這些奶牛就差了許多,吃起甸子上的干草,半天啃不下來。
不少奶牛,都急得直起脖子,哞哞直叫。
“回家取鐮刀去,正好多割點草回去。”
張隊長吆喝一聲,大伙就回村取鐮刀,甸子上的枯草,當粗飼料也勉強湊合了。
一多半大人都回去,這里剩下的多是那些小娃子,有的拿著草棍喂牛,有的干脆唱起了楊老師教的歌謠: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不知哪去了……”
劉青山也有點出神,不過他想的不是英雄王二小,而是想起來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們常用來教訓學生的一句話:
“你們要是不好好學習,將來都得回家放大牛!”
其實想想,放牛好像也不錯嘛。
瞧著瞧著,就看到山杏的小手拿著草棍,勾引著一頭奶牛,向這邊跑過來,仔細一瞧,原來是不知道她從哪撿來的一根谷草。
劉青山靈機一動,跟身邊的老支書道:“支書爺爺,咱們可以用谷草喂奶牛呀!”
谷草是喂養牛馬的優質粗飼料,家里有牲口的,都會將谷草用鍘刀鍘成寸斷兒,然后當草料喂。
老支書當然早就想到這個問題,遺憾地搖搖頭:“家家戶戶的谷草都不多。”
各家種谷子,也就種個兩三畝地的,谷草基本都自家用了。
自給自足,是農村最常見的生產生活方式。
“可以去別的大隊買呀!”
劉青山卻不受這種條條框框的約束,他的思路更加開闊:用多余的谷草換錢,肯定大多數人都會同意的。
“那會不會太浪費了?”
老支書依舊沒轉過這個彎兒,花錢買谷草,這種事基本上沒人干過。
劉青山卻信心十足:“支書爺爺,你想想啊,咱們這是奶牛,不是家里養的耕牛,奶牛產奶是能賣錢的,所以在飼料上適當投入,也是正常。”
在他看來,對付過這一兩個月就好了。
老支書還在思考,固有的觀念一旦形成,是很難轉變的。
這時候,劉青山身旁的山杏忽然說話了:“大姐夫教過我一句話,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
連劉青山都是一愣,不錯嘛,連先生的名言都學會了。
老支書也摸摸山杏的小腦瓜:“哈哈,還是咱們山杏有學問,將來肯定也是當作家的料!”
小家伙被夸得有點不好意思,就躲到劉青山身后,不過還是抬著頭,亮晶晶的大眼睛,望著支書爺爺。
老支書也想開了,樂呵呵地點點頭:“山杏說的對,吃的是草,賣的是奶,奶肯定比谷草值錢,這生意咱們不虧!”
山杏的小臉上也樂開花:“支書爺爺,那回去我能不能擠一碗牛奶,一小碗就夠了?”
“行,給你一碗喝。”
老支書一點也沒猶豫,山杏這娃子懂事,村里人當然都喜歡她。
山杏美滋滋地抿著嘴:“不是我喝,是給大姐的小寶寶喝的,喝了肯定能跟壯壯一樣強壯!”
“好山杏!”
劉青山猛的把小丫頭抱起來,高高舉過頭頂。
山杏的臉蛋兒紅撲撲的,小臉也因為喜悅和興奮,跟紅蘋果似的。
在她的記憶中,還是第一次被舉高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