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漢約莫六十多歲的樣子,一身勞動布衣褲,笑著攤攤手,有些拘束地說道:“全都是土,就不用握手了。”
“哈哈,一樣一樣,俺在家也是種地的。”
劉青山也不管這些,熱情地抓著老人的手搖晃起來,一下子就把距離拉近不少。
熟絡之后,何師傅就領著劉青山他們,在大棚里面轉悠一圈。
劉青山也基本了解目前的規模,不得不說,侯三還真賣力,這才一個多月的工夫,就收購了二百多株小花苗。
而且看樣子,何師傅照顧得也都不錯,一棵棵都很是茁壯。
另外還有十幾盆大株,有幾盆正在開花,喇叭筒形狀的君子蘭花朵,看著著實喜人。
最后還有幾畦剛冒芽的幼苗,何師傅說,這些都是用花籽培育出來的花苗。
等再長一兩個月,就可以分盆定株。
“這些幼苗有多少株?”
劉青山看著這些只露出兩個小丫的花苗,也滿心歡喜:這些都是錢啊。
綠色金條,可不是白叫的。
何師傅是個很憨厚的老人,臉上帶著寵辱不驚的憨笑,望著那些嫩綠色的小芽,目光中滿是慈愛,就像在看自己的孩子:
“冒芽的一共是三百六十八棵,陸陸續續的,三子還會收一些。”
說完還咂咂嘴:“就是出芽率有點低,剛剛能達到一半,小劉啊,你這投資可不小,這花苗平均的價格,都快達到十塊錢一棵啦。”
一小棵兩個小芽的幼苗,成本已經達到十塊錢。
這哪是花苗啊,簡直一個小芽掛著一張煉鋼工人,都是錢啊。
平時照顧這些花苗,何師傅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出現一點紕漏,對不起那每個月一百塊的工錢。
一百塊啊,他的退休工資才多少?
“何師傅,您放心,照顧好這些花苗就行,虧不了本兒的。”
劉青山笑著安慰幾句,這些數據能準確地從老人嘴里蹦出來,說明人家是真用了心的。
幾個人正說著呢,就聽到外面傳來侯三的聲音:
“是老板來啦,老板……”
老板就老板吧,別看劉青山現在是十七歲的小青年,但是心理年齡成熟啊,總被人“兄弟兄弟”的叫著,感覺還真有點別扭。
等到時機成熟,肯定是要搞個公司什么的,規范一下稱呼也好。
“老板?小師兄,那我們以后是不是也要叫你老板?”
胡偉笑嘻嘻地問了一句,劉青山也懶得理他,走出大棚,就看到侯三正推著一輛二八大杠,興沖沖地沖進院子。
自行車的馱貨架兩側,還綁著倆大竹筐。
侯三頭上扣著一頂破草帽,臉上汗津津的,就他那小體格,騎二八大杠,還真有點費勁。
“老板!”
侯三把自行車支好,就快步迎上來,一個多月不見,這家伙似乎又黑瘦了一些,不過精神卻極好。
“侯哥辛苦啦。”
劉青山瞧他風塵仆仆的樣子,想必這些日子,天天都是如此,否則也弄不回來這么多花苗花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