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便紛紛開始伸過來筷子,他們對劉青山的話,還都是很信服的。
昨天的水老癟,就是最好的例子,看著挺嚇人的,味道卻是極好。
這個什么羊肚子菌的,瞧著外表皺皺巴巴的,大概應該和水老癟是一個道理。
魏鐵柱夾了半拉羊肚菌,塞進嘴里,嚼了兩下就皺起眉頭,想吐出來又實在不雅,只有強忍著咽下去,忍不住抱怨:
“唉呀媽呀,這啥味兒啊?”
張海洋吃了一塊之后,確實眼睛一亮:“好吃好吃,很獨特的味道,我想想,應該怎么形容呢?”
其他人都嘗了嘗,也都各有好惡,羊肚菌這種食物就是這個特色:喜歡這味道的能愛死,不喜歡的保管能吃吐。
看著苦苦思索的張海洋,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形容羊肚菌的味道,劉青山就樂呵呵地說:“是不是帶著泥土的芬芳?”
“對!”
張海洋使勁拍了下巴掌,然后又夾起一塊羊肚菌,送進嘴里細細品嘗,還不停地點著腦瓜。
旁邊挨著的魏鐵柱則嘟囔一句:“啥泥土的芬芳啊,根本就是土腥味好不好。”
……
第二天一早,夾皮溝采摘山野菜的序幕,正式拉開。
四輛大馬車,拉著夾皮溝幾乎所有的娃子,迎著朝陽,呱嗒呱嗒地踏上征途。
車上擠滿了五歲到十五歲的娃子,嘰嘰喳喳的,比路旁樹上的小鳥,還要歡實。
娃子們當然有理由高興,昨天下午,家里又發了不少錢呢。
平均下來,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四五百塊入賬,村里又有不少家,張羅著要買電視呢。
劉青山家里分到的錢最多,差不多將近一千塊。
這個倒不是他們家采的山貨多,算起來應該是最少的,因為大部分采回來的蘑菇木耳,都叫他給做成菜吃了。
這筆錢,絕大部分都歸啞巴爺爺,因為他在山里轉悠,采的猴頭兒最多,這個也最值錢。
錢是暫時不用給師父的,劉青山專門有個小賬本,又給師父名下記了一筆。
正因為發錢的緣故,所以小孩子們也跟著高興。
關關關!
路旁的樹林和草叢里,傳來公野雞的鳴叫聲。
劉青山也坐在馬車上,耳邊似乎回想起趙老師那深情而舒緩的聲音: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又到了動物的交配季節……
馬車一直走到和公社主路相接的岔路口,這才停下車子,準備一路往回采。
十多里地呢,估計夠忙活一小天的了。
在楊紅纓的組織下,童子軍在道上列隊,先由劉青山進行訓話。
劉青山手里拿著幾只羊肚菌,開始給娃子們介紹:
“這叫羊肚菌,采摘的時候,一定要輕拿輕放,別把表面的褶子弄破了,影響品相,都明白嗎?”
“明白!”
回答他的,是響亮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