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崔敏浩的反應,竇廠長心里還是挺失望的:看來各國人口味不同,這腐乳想要出口的話,估計難嘍。
劉青山也嘗嘗腐乳,感覺還不錯,沒什么太大的異味,要是青方的話,也就是臭豆腐,那不喜歡的人,第一次吃,是真容易把人吃吐的。
想想后世,辣條和老干媽之類的,都能在國外走紅,劉青山覺得,腐乳作為一種佐餐,老外應該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國外那么多華人呢,他們應該比較習慣吃這個的。
比如吃面包的時候,抹上點腐乳,味道還不錯,他以前上高中,食堂多數時候吃饅頭,就喜歡夾上腐乳一起吃。
還有拌面條的時候,也不錯。
當然啦,這些指的都是紅方,也就是紅腐乳,不是臭豆腐。
答應竇廠長,在廣交會上,一定會幫助他推銷,這頓飯自然也就吃得十分愉快。
崔敏浩除了一開始吃腐乳的時候,稍稍有點不適應,剩下的絕大部分時間,還是很高興的,品嘗到不少新奇的食物。
尤其是那道九轉大腸,吃得他連連叫好。
沒錯,南韓那邊,肉類價格居高,所以內臟什么的,照吃不誤。
第二天,胡蘿卜汁廠的開業慶典,隆重開始。
劉青山跟著一起去了位于縣城東門外的這家工廠,首先入眼的就是書寫著廠名的那塊大牌子:金陽食品有限公司。
“不知道這個名字有什么講究?”劉青山瞧著用兩國文字標注的招牌,就隨口問了一句。
別說,這里面還真有講兒,只聽崔敏浩侃侃而談:“胡蘿卜別名金筍,而且我們的社長也是金姓。”
劉青山點點頭:“胡蘿卜還是比較有營養的,一會兒嘗嘗,生產的胡蘿卜汁味道怎么樣。”
大門口,不時有大卡車進進出出的,車里運送的都是胡蘿卜。
各個公社都有收購點兒,收上來的胡蘿卜都已經抹干凈表面的泥土,削去頂部,看起來十分鮮亮。
這東西耐儲存,食品廠里有專門保存胡蘿卜的地窖,至少可以保鮮半年以上。
收購的價格,和當初承諾的一樣,而且不打白條,直接現金支付。
這也受到廣大農戶的一致稱贊,當初種胡蘿卜的時候,還有種種擔心,難度著實不小,現在地里的胡蘿卜換成一張張鈔票,大伙臉上才樂開花。
各個公社的一把手,也都受邀前來,畢竟他們是最大的原料供應商嘛。
這些人看到劉青山,一個個都眉開眼笑地打著招呼。
要不是劉青山搞出來青儲飼料這一招,他們的胡蘿卜種植面積肯定無法保障。
現在秋后算賬,結果才發現,胡蘿卜產量高,價格也不低。
當初承諾的是,最低八分錢一斤,實際上,大多都是按照一角錢來收購的。
除非是那些品相太差,或者是起胡蘿卜的時候,趕上下雨,上邊沾著的泥土比較多,才算八分錢。
最后算算,種植胡蘿卜的收益,居然比種植玉米黃豆什么的,高了將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