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書發話了:“青山是咱們夾皮溝的寶貝,可不能磕著碰著。”
得,二彪子也只能認命:這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這么大涅?
等人群鬧騰完了,車老板子接著公布,這第二筆收入,主要來自于大棚,除了種植蔬菜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大棚木耳的收入。
聽到大棚木耳的收入,也超過十萬塊,村民又激動起來。
有了剛才的先例,一伙小年輕立刻蠢蠢欲動,目光在王教授身上打轉。
考慮到老王這么大年紀,別給扔散架,于是,大頭和王教授的那些學生,就成了大伙表達喜悅之情的犧牲品。
其實,能享受這種待遇,無論是二彪子還是大頭,亦或是那些年輕的學生,心中都洋溢著喜悅和幸福。
第三項收入,則來自于種植胡蘿卜:一共是將近六百畝地,畝產兩千斤上下,每斤出售價基本在一角錢,這又是十二萬進賬。
這還是受限于土壤肥力以及品種和技術等等原因,產量不高。
要是像幾十年后,胡蘿卜畝產過萬斤,那就更恐怖。
第四項收入:主要是村民采山的收入,開春的山野菜,連同秋天的菌類,再加上野菜廠的百分之十的收益,總產值,也順利突破十萬塊。
而且這個十萬塊,是凈利潤,不像前面幾樣,無論是種植也好,養殖也好,都有成本跟著呢。
采山這工作,村里基本上算是都參與,所以人人雀躍。
張桿子這家伙就開始報復:“張大帥是采山的頭兒,咱們就扔他!”
大伙興致高漲,不由分說,就把張大帥往天上扔。
張大帥嘴里不甘地嚷嚷著:“俺頂多就是個小組長,要扔也得扔青山,這事是他一手促成的!”
“嘿嘿,誰叫你個子小,好扔呢!”
張桿子笑嘻嘻的說著,剛才扔了好幾個人,就屬張大帥扔得最高。
至于扔劉青山,還是算了吧,哪個項目不是他搞出來的,根本扔不過來好不好?
算算賬,已經五十多萬啦!村民越聽越是興奮,就算去除一半的成本,那家家戶戶的分紅,也能超過一萬塊。
哎呦喂,這咋一不小心就都成萬元戶了呢,簡直真做夢一樣啊!
以至于后面車老板子報賬的時候,大伙都沒咋細聽,什么養豬養牛,還有其它產業啥的,那都是小錢兒。
另外一大部分就是成本和支出,這個村民就更沒興趣,反正夾皮溝就這么大地方,也沒啥秘密,合作社的那些事兒,都是透明的。
眼瞅著天都要黑了,生產隊院里的電燈都亮了,大伙便紛紛催促。
老板叔索性也就不念了:“這些成本和支出啥的,咱們一會兒都貼出去,明天都自個好好看看,下面咱們就正式開始分紅,張桿子!”
“到!”
第一個照例是張桿子先領,這貨扯嗓子吼了聲,然后手里抖了一下大麻袋,躥出人群。
他嘴里還興奮地嘚啵著:“想不到啊,俺也有拿麻袋裝錢的這一天,以前做夢的時候,倒是夢到過,跟做夢娶媳婦一樣。”
大張羅立刻跟著溜縫:“做夢拿著麻袋裝錢,醒了披著麻袋要飯是吧!”
這話雖然夸張了點,但還真是張桿子從前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