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只小猴子吧,怎么是白色的,而且還自己跑來吃奶,真有趣!”
張老蔫兒也攤攤手:“沒法子,這只小猴子被遺棄了,是青山家的老四老五收養的,一開始喂牛奶,喂著喂著,它就自己找上來啦,哈哈,反正是個小不點,也喝不了多少。”
眾人也是大笑,攝影師魯長風,當然也把這有趣的一幕給拍攝下來。
報紙上不能刊登,但是可以給其它畫報投稿啊,這畫面,還是很令人感到溫馨的。
出了奶牛場,一行人就去了塑料大棚。
進入到冬季之后,一部分塑料大棚,開始種植蔬菜,另一部分,則依舊養殖著木耳段。
看到蔬菜大棚里面,水靈靈的小菜兒,還真招人稀罕。
這時候,就輪到鄭紅旗和孫書記說話了,孫書記先介紹一下,整個青山公社,各個大隊都學習夾皮溝的經驗,跟著搞起蔬菜大棚,預計元旦和春節前后,就會有大量鮮菜上市。
鄭紅旗則介紹了全縣的大棚種植,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而且和周邊縣市,都商定了收購合同,甚至相鄰的省份,都來他們這邊預訂,極大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這就是青山你以前說的規模化種植吧,形成一種產業,產業越大,受益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林子洲也點頭稱贊,處于他的高度,當然希望,夾皮溝這個點,能夠向周圍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共同致富,這樣的典型,才更具有代表性,意義也更大。
鄭紅旗的政治敏感性也很強,立刻順著介紹道:“不僅僅是蔬菜大棚,另外還有養豬養雞,以及種植黑木耳等等項目,都是從夾皮溝發起的。”
“目前,我們縣的生豬養殖和蛋雞養殖,也都搞得紅紅火火,夾皮溝在這些產業上,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花花轎子人抬人,更何況,這些產業,也確實如此,所以鄭紅旗絲毫不用去夸張,這些東西,都信手拈來。
林子洲也頻頻點頭:這樣的典型,才能立得住,而且能夠長久保持。
從蔬菜大棚,到培植木耳的大棚,綠色立刻被黑色所取代。
看著木耳段上肉嘟嘟的木耳,叫人都有一種摘下來塞進嘴里的沖動。
王教授正領著大頭和學生們,在棚子里忙活,打過招呼之后,王教授就興致勃勃地說道:
“今天真是雙喜臨門啊,夾皮溝來了這么多貴客,我們的課題組,也正好有了新突破!”
劉青山聽了,也是大喜:“王爺爺,猴頭菌培育成功啦?”
王教授搖搖頭:“那個還需要不斷試驗,走吧,我帶你們去看看,肯定是大驚喜。”
這下子,大伙的興致也被勾引起來,隨著王教授他們出了這個棚子,又走過幾處棚子之后,這才進了一個塑料大棚。
這個棚子,明顯跟先前那些不同,沒有綠油油的蔬菜,也沒有成架的木耳段,反倒是光禿禿的一片。
“這個大棚還沒有種植呢吧?”
吳小莉有點納悶地問道,說完,她就下意識地捂住嘴巴。
來到這里,已經不知道說了多少錯話,搞得吳小莉都沒有自信了。
咦?
劉青山卻是嘴里發出驚訝的叫聲,然后蹲在地上,眼睛里邊,唰唰開始放光。
就在他前面的土地里,一個個黑色色的小傘,已經從土里鉆出來。
上面折折皺皺的,狀如羊肚,可不正是新長出來的羊肚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