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查看袁大頭的時候,老帽兒已經又撬開一個箱子,這下連他也是一聲驚呼:
“全是小黃魚和大黃魚!”
說完,他就彎腰搬動了一下箱子,然后掂量掂量:“這少說也得有四五十斤呢。”
在當時,金條很少在市面上流通,就算要花,也得先換成銀元,所以這些金條,一般都是大戶人家,用來保值而儲藏的。
正所謂“亂世黃金”,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儲存點黃金,對有錢人來說,再正常不過。
這一次,小老四也沒有再拿,劉青山還以為她是知道金條貴重呢,結果聽她和山杏在那商量:
“這個太沉了,裝到兜里都墜得慌。”
一條大黃魚,三百多克,半斤多呢,體積又小,當然感覺沉甸甸的了。
劉青山粗略估算一下,按照五十斤的重量計算:一共就是兩萬五千克。
現在黃金的價格,每克在八十元左右,也就是說,這些黃金的價格,就是二百萬!
乖乖,就算劉青山現在賺了不少錢,也有點被這個數字給驚呆了。
他只能說:奶奶,您家真有錢!
而且,地下室里邊,不光這些黃白之物,還有兩三個箱子呢。
懷著激動的心情,劉青山又打開一口更大的木箱,結果卻有點失望,里面應該都是一些絲綢之類的絲織品。
因為地下室比較潮濕,這些絲綢都已經全部發霉,肯定不能用了。
再打開一口,依舊是發霉的絲綢,可惜了這些好東西,否則的話,并不比那些銀元的價格低。
還剩下最后一口箱子,也是最小的,卻封得比較嚴實,四角都帶著黃銅的裝飾,還上著一把鎖頭。
劉青山也就沒忍心破壞,等搬上去之后,再想辦法打開吧。
除了這些箱子,角落里還堆著一些東西,劉青山過去翻看一下,滿臉悻色。
這里面應該都是一些古玩之類的,估計是匆忙之間,堆放在這里的,所以基本沒有什么保護措施。
那十幾個卷軸,一瞧應該是書畫之類,都爛得不成型了。
想想那些箱子里面絲綢的命運,更何況這紙質的東西呢?
在一堆書畫之中,還有一些器具,好像還有兩尊佛像,不過劉青山都沒敢動手。
他覺得,還是把魯大叔和白二爺他們叫來,讓這兩位專業人士瞧瞧,這些書畫,還有沒有搶救的價值。
至于金條和銀元,倒是可以先運回去。
不過也不能聲張,還是避開外人比較好,畢竟這種事,解釋起來太麻煩,而且容易招人嫉妒。
幾個人就先回到地上,跟爺爺奶奶大致說了一下地下室的情況,奶奶一個勁擦拭眼角:
“三鳳啊,那些東西,你就看著辦吧。”
劉青山笑呵呵地安慰:“奶奶家里的東西,當然歸奶奶您說了算。”
“我們都這么大歲數了,還有啥看不開的,這些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奶奶倒是想得開。
劉青山笑笑:“那也給奶奶您留著,好歹是個念想。”
就這么說定了,重新把石板蓋上,來到前面的院落,劉青山很干脆地給建筑隊放了幾天假,告訴他們,過了國慶之后再開工。
工人們領了錢,現在又放假,收拾一下,就樂呵呵地回家過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