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也得等來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冬天去沒啥意思。”
劉青山覺得,等到開春種完地,山野菜下來之前,能有半個多月的空閑期,在五一之后,正好再去一撥。
他和老支書也沒著急回家,跟著張隊長和二彪子大頭他們去了村部。
問問這些日子,夾皮溝的情況,除了上山采采元蘑,伺候伺候大棚和牲口,也沒啥大事。
地里的水稻,還得等到十月中旬,才能上成。
另外就是一些蘿卜白菜和胡蘿卜,也陸陸續續該收了。
張隊長也詢問道:“跟拐子叔來的那個大爺,是什么來頭,用不用告訴大伙都敬著點兒?”
他說的當然是譚老將軍,這次也跟著一起來的,只領了家里一個孫子,叫譚勇,在跟前照顧著。
劉青山擺擺手:“啥也不用,就當是拐子爺爺家里來串門的親戚。”
要是村民都敬而遠之,那反倒彼此不自在。
張隊長點點頭:“還有,咱們今年新蓋的那些房子,都完工了,里面也都晾干,可以住人了,房子咋分配?”
村子西邊的新村兒,算是徹底完工,清一色全是三間或者五間的大磚房。
這些錢,都是合作社出的,村民不用掏一分錢。
老支書吧嗒著小煙袋說:“就正常分唄,家里人口少的,先分三間房,等以后孩子成家,可以再分房;人口多的,就住五間房。”
劉青山補充一下說:“還有幾個比較特殊的,也要分房,一個是王爺爺的學生魏鐵柱,他是第一個扎根在咱們夾皮溝的大學生,待遇必須好一點。”
“那就直接分個五間的大院子,到時候連他的家人都接過來一起住。”
對于這個,大伙當然沒意見,王教授回城這段時間,都是魏鐵柱一個人撐著。
劉青山繼續道:“還有藥廠的高峰和呂小龍,村小的三位老師,都優先分房,解決后顧之憂,也好安心在咱們這里工作。”
“還有,老屯這邊的房子,也都別空著,這邊的原貌,咱們也要保留下來。”
把這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商量完了,劉青山這才回家,看到母親和奶奶他們,正晾被子呢。
老四老五則在院子里,給火狐貍喂吃的,這家伙倒是機靈,在家人回來的第一時間,它就來了。
在屋檐上面的電線上,則落滿了燕子,嘰嘰喳喳的,好像正在開會。
燕子們一個挨一個的,好像全村的燕子都聚集在這里,排出去好幾十米,好不壯觀。
“燕子又要去南方啦!”山杏抬起頭,眼中有些不舍。
“燕子來年還會回家的!”小老四倒是樂觀,嘴里安慰著山杏。
沒錯,這里就是它們的家,因為小燕子,就是在這里出生長大的。
燕子這種候鳥,在離開之前,都會聚集在一起,就好像出征的隊伍在集合。
估計燕子也得各家報數,清點數量,一個都不缺之后,再集體出發,飛往越冬地。
劉青山的嘴角忍不住浮現出微笑,他輕輕撫摸著山杏的西瓜頭:“怎么感覺跟咱們夾皮溝的鄉親們,出去旅游一樣呢?”
山杏也抿著小嘴笑,心中那淡淡的憂傷,也瞬間消散。
從性格上來說,山杏還是有點內向,有點敏感,有時候要多愁善感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