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彪子熟門熟路,領著劉青山,來到一座老舊的紅磚家屬樓下面。
在二樓的一戶簡樸房間里,劉青山也見到了這位大名鼎鼎的徐教授。
也就是入冬到年前這兩個月,老教授還能在家,要是平時,想見他就難嘍,基本上都是下鄉或者走在下鄉的路上。
愿將老骨還稻田,這就是徐教授的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
老教授六十多歲,或許是常年奔走于田間地頭的緣故,黑瘦黑瘦的,不過精神很好。
他神態謙和,衣著樸素,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剛從地里干活回來的老農呢。
劉青山心中滿含著敬意,跟徐老握手:“徐伯伯,早就想來看您,您身體好哇?”
徐老臉上也滿是笑紋兒,輕輕拍拍劉青山的手背兒:“我從報紙上看到你的事跡了,你是個好孩子。”
“干爹,三鳳當然厲害,俺們村,今年已經邁進了十萬元村!”
二彪子到這也不見外,把手里的一大堆禮物,都擺到一個老舊的木頭茶幾上。
徐老瞧了瞧,有些不滿地搖搖頭:“你呀,就拿這么沒用的,怎么不把你們出產的松江青稻帶來?”
二彪子抓抓后腦勺:“干爹,您這還缺大米啊?”
“大米不缺,缺的是松江青稻的稻種,我得好好研究研究,怎么一樣的稻種,到了你們那,就變成青稻了呢?”
徐老的幾根長壽眉挑了挑,劉青山記得,老人家最后活了九十多歲呢。
他心里莫名冒出來一個詞:勞民永壽。
坐下喝茶閑聊,徐老嘴里分析著:“水稻水稻,水是生命,我估摸著,是你們那里的水質的緣故。”
“看看能不能把青稻引種回來,要是成功的話,也能出口創匯,聽說你們夾皮溝的松江青稻,都賣到兩三塊錢一斤啦?”
二彪子連忙在旁邊溜須:“干爹,這都是您的功勞,還是您厲害!”
“少拍馬屁,這是你們自己干出來的。”
老爺子并不貪功,用手指點兩下二彪子。
二彪子連忙表示,等回去之后,就把稻種和種植記錄帶過來,給干爹研究。
晚飯就在徐老家吃的,都沒用干娘出去買菜,二彪子都給帶來了:切了一大盤紅腸,剪了一大盤雞蛋。
二彪子光是雞蛋就帶來一大紙箱子,入冬之后,能吃到鮮蛋可不容易。
而且低溫保存的話,放到過年都沒問題。
另外就是各種山貨了,也都帶來不少,黑木耳直接扛上來半面袋子,把徐教授的老伴兒都愁壞了:這得吃到啥時候?
二彪子連忙解釋:“干娘,這都是預備著給干爹的老朋友啥的分點。”
“哈哈,老頭子,這個干兒子可沒白認啊。”
老太太也樂得合不攏嘴。
二彪子也講起了路上的趣事,最后還說呢:“那幫家伙賠了一百五十塊錢,都叫我買東西孝敬干爹干娘啦!”
徐老也是大樂:“我說吃著這紅腸,怎么有一股賊腥味兒呢。”
看著其樂融融的景象,劉青山心里也默默祝愿:老爺子健康長壽,為咱們北大荒的水稻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