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知道她本來的姓名,見她就會嘴里“呀呀”的叫,所以就叫了這個名字。
是李鐵牛主張把小家伙帶回去的,從院長那里,聽說這個小丫頭是嗓子燒壞了,不是天生的啞巴。
所以就準備帶回山上,叫師父幫著瞧瞧,看看還能不能治。
對此,劉青山當然沒意見,而最高興的則是老四老五。
一左一右的,坐在丫丫身旁,一會兒塞塊糖,一會兒遞過去一根火腿腸。
小老四的小嘴還念叨呢:“丫丫,要不你就當老六吧,叫六鳳兒。”
“溜縫兒啊!”
開車的李鐵牛嘴里哈哈大笑,差點把吉普車拐溝里去。
這趟回敬老院,他的心情大好,整個人似乎也發生了某種蛻變,或許,是他找到了賺錢的動力吧?
劉青山當然也覺察到師弟的變化,這是好事,他當然支持。
下午兩點多就回來了夾皮溝,正是飯點兒,乒乒乓乓的,鞭炮聲正響得熱鬧。
劉青山他們回家,家里也正要開飯,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這個面當然就是面條了。
這也是有講究的,餃子代表著“交子”,是北宋時比較原始的一種紙幣,初一是新的一年開始,當然希望多賺點錢,過上好日子。
而面條,因為比較長,所以就代表著長壽,希望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
看到老四老五一人一只手,領著一個小不點,林芝有點納悶。
不用劉青山解釋,小老四就把事情說明白。
林芝也挺心疼丫丫的,看到小丫頭頭上,還有白花花的蟣子,便趕緊叫劉銀鳳給她洗頭。
劉銀鳳一瞧丫丫身上也臟,索性就直接把大木盆搬進屋,給小家伙洗了個澡。
反正才這么大點,也不用避諱什么。
洗得干干凈凈,腦袋上也用篦子,仔仔細細刮了幾遍,小丫丫終于干凈了。
篦子這東西,后世基本已經消失,類似于木梳,只不過上面的細齒非常密。
小老四和老五,還拿出來雪花膏,給丫丫皴了的臉蛋抹上,手背上也抹了蛤蜊油,小丫丫就變得香噴噴的。
她自己也挺高興的,一直咧著嘴樂。
這個小丫頭,大奔頭,小鼻子,小眼兒,一笑還有倆小酒窩,長得其實挺喜慶的。
劉銀鳳又把小老四以前的衣褲找出來一些,給丫丫換上,腦后梳了倆小丫兒。
這么一拾掇,終于有點孩子樣了。
李鐵牛就樂呵呵地看著他們忙活,嘴里不時嘟囔一句:“師父看了丫丫,肯定喜歡。”
晚上,丫丫就跟老四老五一個屋睡。
敬老院出來的孩子,其實自理能力還是很強的。
要是換成別人家這么大點的孩子,到了陌生的地方,搞不好就會哭鼻子的。
第二天,劉青山和李鐵牛早上起來,也沒上山,等吃完早飯,李鐵牛這才扛著丫丫,劉青山領著老四老五,一起去了師父那里。
說明情況之后,啞巴爺爺果然很是喜歡丫丫,嘴里呀呀地叫著,手上比劃著。
小丫丫嘴里也發出呀呀的聲音,只是她也不明白啞巴爺爺的手勢。
小老四在旁邊連忙給她解釋:“爺爺要收你當孫女,丫丫你樂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