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山終于回到了夾皮溝,至于接收的事,還是先涼一涼小鬼子比較好,反正著急的是他們。
現在這個時代,三百多萬的投資,可不是誰都能拿出來的,想隨隨便便找個接盤俠,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十多里地,他一個多小時,也就走到家,以前上中學的時候,還不是天天走一個來回。
到夾皮溝已經是傍晚,沐浴在霞光中的小山村,顯得格外寧靜。
到家的時候,正吃晚飯呢,看到劉青山,大伙臉上都帶著笑。
他們都聽鄭小小說了:三鳳報的是北大,跟二鳳是一個大學。
只有王教授不大滿意,估計他是收不到小山子這個學生啦。
“哥,吃飯。”
山杏又拿來一副碗筷。
“哥,我和山杏以后也考北大。”
小老四笑嘻嘻地將一枚咸鴨蛋,磕到大哥前面的桌子上。
劉青山扒拉一下她的天線辮子,又摸摸山杏的西瓜頭:“好,你們倆一定要努力學習!”
吃過晚飯之后,大姐夫高文學,將一本厚厚的書擺在劉青山面前。
看著封皮上“渴望”兩個黑色的大字,劉青山也不由得拿起書,用手輕輕地撫摸著,鼻子里都能嗅到油墨的清香。
“大姐夫,恭喜,你也終于有了大部頭!”
高文學用手推推眼鏡,清瘦的臉上也滿是喜悅:“不過,銷量可比不過你那本大船。”
劉青山擺擺手:“沒法比啊,我那個就像是天上的一顆流星,一閃而逝。”
“大姐夫你這樣的作品,那就不一樣了,會在文學的天空,長久地閃爍光芒。”
其實,這部《渴望》的銷量還是可以的,現在已經突破十萬冊。
這樣的作品,良好的口碑形成,需要一個醞釀發酵的過程,能一直賣幾十年。
相比之下,像劉青山他們鼓搗出來的那些東西,生命力就比較短暫。
高文學的眼睛也變得格外閃亮,仿佛就是夜空中的星星。
瞧得旁邊的鄭小小,大眼睛里滿滿都是崇拜,她的手里,也有一本渴望,而且還是高文學給親筆簽名的。
另外還給她題寫了兩行字:渴望飛在天邊,道路就在腳下。
高文學今晚談興頗濃,跟劉青山和鄭小小聊了許多。
說起他去首都參加一個文學研討會,還見到了《人生》的路遙,兩個人,一個生長在黃土地,一個扎根在黑土地,性情很是相投。
路遙年長一些,比高文學大了正好一輪,高文學叫他王大哥。
兩個人都屬牛,就像兩只默默在文壇耕耘的老黃牛。
因為彼此性情相投,所以每天晚上都下館子聊天。
當然都是高文學請客,沒讓王大哥掏錢。
他們聊天的時候,都了解彼此的情況,路遙那邊,真的很艱苦。
午飯就是饅頭米湯加咸菜,晚上就是煮點面條;別說像高文學這邊天天牛奶雞蛋了,就連青菜都沒有。
高文學還說到了,路遙也有一部大部頭即將出版,當然就是那部現當代文壇,無人能夠超越的,平凡的世界。
雖然現在還沒出版呢,但是第一部已經在廣播電臺開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