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鄭紅旗還是很厚道,很在意同志之情的,一只價值一萬五千塊的手鐲,只叫李同志賠償了一萬塊。
李同志把家里一千塊錢的存款拿出來,又跟親朋好友借了一千塊,先還了兩千塊。
剩下的打欠條,估計夠他勒緊褲腰帶,還上好些年了。
最要緊的是,名聲臭了,大家都知道是他搗鬼,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
現在就不是蝕把米的事兒了,連米袋子都搭進去。
一時間,李同志的光榮事跡,在碧水縣被傳為笑談。
而鄭紅旗卻有點因禍得福的架勢,捐贈的事上了松江日報,市里的領導也很欣賞這個有才干有能力有格局的年輕干部。
再加上上層也有人趁機傳話下來,市里已經著手對鄭紅旗進行考察,估計是升遷有望。
劉青山的心情也不錯,陳東方那邊,已經順利收購島國投資人的股份,最后的價格,又降下來一些,定在九千萬日元。
藤田正一等人,也灰溜溜離開了碧水縣,在這里,他們并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無論是藏在山上的寶貝,還是資源或者金錢,最后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至于三井木,根本就沒有出現,他才沒臉來呢。
這個梁子,算是徹底結下了。
劉青山對此也不太在意,正所謂商場如戰場,從來不缺少刀光劍影,下次相見,他也絕對不會客氣。
華龍方便面廠的牌子,立馬被拆下來,換上了統一方便面廠分廠的招牌。
看著這一幕,陳東方的心情有點復雜,不過想想他馬上就要去國外的商場馳騁,走進更大的舞臺,心里那點不舍也就放下了。
分廠的設備和員工都是現成的,面餅的制作工藝也差不多,稍微調整一下就可以順利生產,關鍵還是在蔬菜包和醬包。
增加這里的幾條生產線之后,總廠這邊,基本上就可以滿足這邊三個省份的市場。
除此之外,也能又少部分出口到蘇聯。
沒錯,統一方便面,現在好歹也是出口產品。
在把分廠正式收編到統一方便面廠之后,楊紅纓和劉金鳳也顯得格外興奮。
姐倆一左一右,站在劉青山的身旁,喜滋滋地望著新換的招牌:“三鳳,咱們終于把小鬼子趕跑啦!”
劉青山也想笑:瞧這兩位大姐的架勢,就好像經過了八年抗戰,把小鬼子徹底趕出華夏似的。
于是他笑道:“不要驕傲,抗戰結束了,還有內戰呢。”
那姐倆當然知道他說的是什么,統一方便面下一步的計劃就是進軍江南,成為真正的行業老大。
就在統一方便面迅速占領北方市場的時候,在長江以南地區,也有一家方便面食品廠飛速崛起。
根據楊紅纓搜集到的資料,劉青山得知,這家某師傅方便面食品公司,正是寶島那邊的魏氏四兄弟創立。
只不過,比前世提早了幾年的時間,而且重心也是先放在南方。
說起來,還是魏氏兄弟,在廣告中看到了統一紅燒牛肉面,然后敏銳地捕捉到商機,迅速在南方建廠投產,從而順利占領了南方市場。
這里面的原因,一來是統一這邊產能不足,二來就是地盤太大,導致這個市場太大了。
雖然某師傅被島國三洋制藥注資,還是以后的事情,但是劉青山知道這段歷史,已經暗下決心,要驅逐外國資本。
有錢自己人賺,憑啥叫外國資本把真金白銀卷走?
劉青山將此稱之為:方便面市場的統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