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片,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在解放前,萬氏兄弟就曾經拍攝出頗具影響力的《鐵扇公主》。
島國那邊新漫畫的奠基者,手冢治,就是在看了這部動畫片之后,這才開始漫畫創作。
他的鐵臂阿童木,其實就有孫悟空的影子。
等到解放后,又拍攝出大鬧天宮和哪吒鬧海這樣經典的動畫。
發展到八十年代,又迎來動畫第二春,像葫蘆娃、阿凡提、黑貓警長等等,伴隨幾代人成長。
只是到了后來,因為資金和體制等原因,限制了國產動畫的發展,這才導致屏幕上被島國和歐美的動畫片占領。
想起來這件事,劉青山還是覺得非常可惜的:其實在八十年代,大家還是差不多的,就算稍稍落后,也有追趕的希望。
既然他和吳桐她們組建了青山動漫公司,那么或許可以和上美進行合作。
青山動漫現在只有兩位漫畫家,沒有制作動畫片的能力,雙方完全可以形成互補。
那些工作人員,則又開始各自忙碌,對于小老四的話,他們也只當成了小孩兒話。
胡導也忙去了,只剩下剛才那個逗小老四的老頭兒,周爺爺,領著倆小人兒參觀講解。
劉青山也興致勃勃地湊上去,跟著旁聽。
他們這里是剪紙部,除此之外,還有木偶動畫,水墨動畫等等。
木偶動畫最有名的就是阿凡提,水墨動畫,比如說小蝌蚪找媽媽。
老四老五也漸漸明白了動畫片的制作過程,原來還真是挺辛苦的,需要一幀一幀地進行繪制。
在沒有電腦之前,這些都是手工完成,那工作量確實很大。
至于制作的成本,這個還真不大好算,除了需要的各種材料之外,還有大伙的工資呢。
周爺爺樂呵呵的,兩個小丫頭問這問那,他也不煩。
劉青山也這才知道:原來葫蘆兄弟都長得一模一樣,還真是為了節省成本。
因為資金有限,所以是怎么省錢怎么來,為此,胡導就充分發揮民主,叫大伙集思廣益,誰想出好點子,就獎勵一只雞。
在這個年代,一只雞可挺貴重的,用來改善生活還是很不錯的。
“你們倆小娃娃,一會兒也找小胡要兩只雞。”周爺爺嘴里還開著玩笑。
劉青山也跟著呵呵兩聲,不過心里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多少泛著幾分苦澀:
就是在這種簡陋的情況下,大伙加班加點,還創作出這么經典的動畫片。
可是,后邊怎么就不行了呢?
于是他就說道:“周老,葫蘆娃一共才十三集吧,也太短了,怎么不多拍攝一些,島國那些動畫片,都是幾百集上千集的?”
“這十三集,我們就制作了兩年呢。”
周老知道劉青山是外行,所以也不在意,隨口解釋了一句。
劉青山嘴里嘿嘿兩聲:“嘿嘿,其實咱們這個也可以搞一個連續的,打完了蝎子精,還有蛇精,打完蛇精,還有黑熊精。”
“就跟西游記似的,一路上降妖除怪,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其實許多島國的動畫片,就都是這個套路,幾百集都是稀松平常。
就像是龍珠,一個武道大會,就能看好幾年。
周爺爺也笑了:“要是經費充足的話,當然沒問題,不過上面的撥款都是非常緊張的,小劉,你知道我們這部動畫片,上邊給撥了多少錢嗎?”
“周爺爺,多少錢?”小老四又問。